2011-07-01 10:44:00 我要评论
来源: 新华网这是设在祁连山深处海拔3700米处的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祁连山隧道掘进队项目部(4月22日摄)。新华社发(王昌尧 摄)
时代变了,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变
祁连山隧道掘进队的队员在作自我介绍时往往要加上一句:我是第几代“青藏人”。
上世纪50年代在高原奋斗的年轻人现在都在七八十岁了,现在二十几岁的已经是第四代“青藏人”。
人员换了,“风火山尖兵连”的旗帜没有换;时代变了,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变。
周玉成是1969年入伍的老铁道兵,风火山隧道施工时已经年过半百,当时是中铁二十局集团党委书记。上高原前,他已经动过了两次心脏手术,安装了5个支架。在例行体检时,医生下了“死命令”:绝对不能上高原,否则有生命危险。
但老周还是“我行我素”,九上风火山,和职工们一起战斗在施工第一线。每当有人劝他不要再上了,他就生气地说:“我们的职工都在高原,我这个党委书记在后方,我给谁当书记?”
曾担任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出口施工队队长的第三代青藏人罗宗帆上了高原后,血粘度升高,痔疮又犯了。每次犯病,他只是让队里的卫生员简单处理一下,始终没去县城医院。
一天,他在施工现场又犯病了,卫生员不在,他找了个没人的地,咬着牙,拿了刀片硬是自己割掉痔疮!职工知道了,噙着热泪说,有这样的党员带队,我们一定能够穿过风火山!
2010年,兰州至新疆铁路第二双线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第一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近10公里的祁连山隧道是难点中的难点。这块“硬骨头”毫无悬念地再次交给了“尖兵连”。
“80后”共产党员孙引浩是二十局集团一公司最年轻的隧道工程队队长。在接到公司两天内将整个建制队调往祁连山隧道的命令后,他立即带领60多人赶到现场,在洞口搭了10顶棉帐篷。外面零下十几摄氏度,帐篷里面也零下十几摄氏度,生炉子、盖棉被根本不管用。只有两个高压锅和一台煤气灶,他和弟兄们不知道吃了多少夹生饭。
今年6月2日,正在施工的岩面突然喷水,伴随着大量碎石瞬间涌出。孙引浩正带领19名职工施工,一下子被推出六七米远。被施工拱架砸倒在地的孙引浩立即爬起来组织人员撤退。4名职工被碎石埋住,深达腰部。他组织大家用铁锹挖、用手刨。到职工们都脱离了危险,被陆续送往县医院时,孙引浩这才感觉到自己手掌钻心的疼。一看,才发现手被碎石割出十几道伤口,最严重的一个有4厘米长、近1厘米深。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