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当游牧渐成往事

2011-06-22 14:26:00     作者: 施晓亮    来源: 齐鲁周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土族 游牧民族 安昭 轮子秋 往事
[提要] 安昭舞和轮子秋是土族在游牧、农耕生涯中创造出来的的两朵民族艺术奇葩。”  土族先民在长期的游牧劳作、迁徙征战中,创造了许多富于民族特色的“安昭舞”。安昭舞,轮子秋,是一对孪生的姐妹,表演时,中间是飞旋的轮子秋,周围是圆圆的安昭舞。

  土族:当游牧渐成往事

  施晓亮 文并图

  一,踏上“七彩云”的故乡

  据统计,全国土族约计有22万人,分布在青海、甘肃境内。其中,青海省内约有19.7万人。青海互助县是全国惟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人口接近7万。

  我们拜访的小庄村是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一个典型的土族聚居村。街头巷尾,随处可以看到身着土族传统服装的姑娘和年轻媳妇,她们像一幅幅流动的彩色风景,点缀着黄土为建筑基调的乡村。

  土族把女的叫阿姑,男的叫阿吾。阿姑的头饰很有意思,一看就知道她的大致年龄段、婚否以及有无子女:未婚姑娘戴七彩头巾;年轻媳妇戴插满鲜花的大礼帽;有孩子的妇女戴金黄色花边的阔边帖帽;年纪再大点,就把帖帽金边去掉换成黑边。

  土族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雨后美丽的彩虹是他们心中的向往,这种浪漫的情感就突出地表现在土族阿姑的服饰上。阿姑的传统服装非常漂亮,服装的颜色不一,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搭配。不管什么颜色的衣服,衣袖都由白、绿、黄、黑、紫、红、蓝七色彩布或绸缎缝制而成,犹如一段彩虹在身。因此土族阿姑的服装叫七彩花袖衫。阿姑们身着色彩艳丽的七彩花袖衫,翩翩起舞,如仙女下凡,彩袖如练,当空飘舞。

  土族姑娘秋莲为我们解释七彩的含意:白色代表白云,象征吉祥;绿色代表草原,象征希望;黄色代表油菜花,象征丰收;黑色代表土地,象征祖国母亲的博大;紫色代表玫瑰,象征爱情;红色代表太阳,象征幸福;蓝色代表蓝天,象征安宁。

  二,当游牧渐成往事

  我们到达互助县时,“第二届互助土族文化旅游节”正在进行。小庄村因为得紧邻县城,得地利之便,土族风情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土族是个很陌生的民族,很多人常常与居于江南一隅的土家族混淆。土族曾是一个叱咤风云于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其先祖鲜卑吐谷(YU)浑部,曾在甘青牧区建国300多年。世时沧桑,如今土族人从游牧到定居,由一个骑马驰骋于大草原的民族逐渐成为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今天的土族从表面上看已经与周围生活的其他民族无大区别,土族的民俗风情只有在小庄这样的旅游点,才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些。

  热情好客是少数民族共同的秉性,青稞美酒是西部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表达感情的最好的载体。互助县是全国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据说也是青稞酒最大的消费市场。客人到来,要敬“下马三杯酒”,客人上炕,要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启程,要敬“上马三杯酒”。左三杯,右三杯,歌声不断酒不断,酒不醉人人自醉。剩下几个头脑清醒的客人,在欣赏土族风情的精彩表演“安昭舞”、“轮子秋”时,也会生出九分醉意。

  安昭舞和轮子秋是土族在游牧、农耕生涯中创造出来的的两朵民族艺术奇葩。有“花儿”唱道,“天上圆来什么圆?太阳圆来月亮圆。地上圆来什么圆?安昭圆来轮子伙圆。”

  土族先民在长期的游牧劳作、迁徙征战中,创造了许多富于民族特色的“安昭舞”。在胜利、丰收、婚礼等庆典上,他们围着部落的毡帐或夜幕下猩红的篝火,乘醉起舞......就这样,安昭舞从远古翩跹而来,逐渐形成了以圆舞曲和圆形队伍为基本特征的“安昭”。这是一种歌与舞完美结合的民族舞蹈,舒缓、悠扬而不失奔放,旋转的舞姿与亮丽的歌声融合,成为土族人对生活的诉说与回味,成了对客人真挚表达和信任之情。

  “轮子秋”就是踩着轮子打秋千,它源自于土族人在丰收的打麦场上将大板车轱辘立起来旋转运动而进行的一种自娱活动。从劳动中产生的轮子秋,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由过去粗糙简陋的木车轮及牛毛绳扎制而成的简单娱乐工具,演变成今天做工精巧、运转自如、装饰鲜艳华丽的民族工艺品,由乡村的打麦场到都市的大舞台,先后五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奖。小庄的轮子秋在互助远近闻名,在多年的旅游接待中,他们创造了不少令人瞠目的高难度动作:海底捞月,寒雀探梅,金鸡独立......裙带飘舞如飞天再现,身影矫健似大鹏展翅。

  安昭舞,轮子秋,是一对孪生的姐妹,表演时,中间是飞旋的轮子秋,周围是圆圆的安昭舞。它们的表演形式也日趋丰富多彩,永远是那些到过土族之乡的中外游人记忆深处一片抹不去的神秘美丽的彩云......

  三,土族文化的延续和变味

  十年前,小庄村来了一帮老外,他们看土族民居,吃土族家常饭,非常开心。临走,老外按国际惯例留下点钱,淳朴憨直的土族人死活不收。后来,来参观的人多了,村人才发现,土房子、家常饭、安昭舞、轮子秋......竟然都是可以来钱的旅游资源。

  我们采访的家庭旅游点的主人叫祈兴升,他说像他家这样的旅游点,全村有11家。村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只要需要就都是“演员”。这家客人来的多了,“演员”就多来一些,那家客人来得少,“演员”就少去几个。时间较充裕的未婚女子,“上班”时间比较固定,每天七点半上班,直到当日客人走光才下班,她们收入比较固定,每月可拿150至200元不等,但管理较严,迟到一次,要扣2天工资。而大多数人就属于“自由职业者”,没客人来就呆在家里做点刺绣等纪念品,“客串出场”一次,主人根据收入多少分配3到5元。既使不给钱,她们也来帮忙,因为她们会借机兜售自己手工刺绣的小工艺品。

  祈兴升告诉我们,每年旅游旺季只有夏秋几个月,因此,旅游的收入不高,全年下来,人均收也就挣两三千元。但与人均收入刚过千元的互助县,这样的收入还是很让人羡慕的。

  发展旅游不仅富了一百姓,更大的收获是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延续了民族文化,陪同我们采访的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语文办公室的乔志良(土族)说:“土族历史上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后来文字失传。现在土族使用的文字,是1979年国家民委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重新创立的。小庄村其实是汉化较严重的村子,前几年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不用说土族文字,就是土族语言会说的也不多。为了发展旅游,村里人主动找到我们,要求办培训班,学说土语,唱土族歌。从1997年这样的培训班办了几期,效果还是相当好的。”

  但我们直观感觉,这样的风情展示,表演的成份太多。迎宾歌曲中土族的民歌越来越少,“真的好想你”这样的流行歌曲掺杂其中不伦不类;很多接待点已经不是土族的木结构土房,瓷砖、地板砖、玛赛克、铝合金门窗很扎眼---一路上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很多少数民族最大的问题不是文化上的“排他”,而是“排我”:努力把他们自己认为落后的、贫穷的东西抛弃。于是,沷洗澡水时把孩子一起沷了出去。

  祈兴升的接待点的大门门框上,贴着一副对联:“一脚踢出穷鬼去,双手迎进财神来”。看来,经济观念已经进入到他们的脑中。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土族”,共找到4,766个相关网页.
王云峰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