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新年习俗折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1-06-24 22:12:00     作者: 边巴次仁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藏历新年 藏族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展 文化学者
[提要] 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藏历新年的节日习俗在变与不变中,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新华网拉萨2月18日电(记者边巴次仁)大年初二,当年轻的次旺卓玛准备以一身传统造型——藏袍、藏靴——加上前卫的发型和装饰前往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她充满了一种喜悦。这种喜悦不仅源自一个年轻女孩的爱美心理,同时体现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很喜欢穿藏装,有着一种古典的魅力,但是平日工作非常忙碌,而藏装的繁琐经常让我不得不放弃穿藏袍。”次旺卓玛说。藏历新年和春节的长假给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她特意买了一套被“革新”了的藏袍,穿起来很是便捷,同时也能充分展现女性优柔的身姿。

  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藏历新年的节日习俗在变与不变中,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土苏”这种敬神的文化传统延续至今也在发生着某种变化。藏语里“土”即为房顶,“苏”即敬拜。即选择新年里的一个良辰吉日,家家户户把房顶上敬奉了一年的五彩经幡换上新的,并举行简短的敬神仪式,祈求平安与吉祥。

  朗杰老人选择了今年藏历新年的第二天举行了这个仪式。但是与往年不同的是,挂上经幡的树枝今年成了铁管制作的支架,把代表“天、地、水、火、土”的五色经幡绕着铁管按顺序缝上,然后支在屋顶。

  “往年这个时候都要去砍点树或者到年货市场上去买一个,然后把小枝杈砍掉,留下几个粗的,把经幡一一挂上去。”朗杰老人说,现在用铁管做的这种就不用年年砍树,这也是一种对环境的保护。

  连敬神的用具都在发生着变化,更不用说人们的世俗生活方式了。餐桌上的变化最为明显。按照传统,藏历新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吃以牛羊肉为主的藏餐,也兼有糌粑粥、酸奶、人参果等。但就是仅仅吃一天,也让一些人很是怀念绿色蔬菜。

  米玛次仁是一位在内地上过学的藏族年轻人。讲究饮食搭配的他就让母亲在大年初一吃午饭的时候炒了两个青菜,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的需求。同时自己动手还做了一个水果沙拉,吃得津津有味。

  更多的细节也在体现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腊月二十九晚上驱鬼的仪式;大年初一清晨时刻的那一碗“冠典”(煮的青稞酒);初一早上吃“切玛”;穿上藏袍到亲友家里拜年等;也有很多细节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用手机发条祝福的短信;打电话送去新年祝福;挂上藏文春联装点大门;更有穿着藏袍还打上领带的新装扮。

  作为藏历新年期间藏族信教群众最主要的节日活动,前往重要寺庙朝佛的人数与往日有增无减。就像大昭寺僧人达娃所说,在新年第一天大昭寺就迎来了几万人的朝佛群众。而拉萨周边的三大寺在新年期间每天也都有上万名朝佛群众。这便是一种坚韧的文化传承。

  文化学者说,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们对它的传承和弘扬。文化有了传承,才会存在;有了弘扬,才会不断注入新生命力。当千年的藏族传统文化在当下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时候,这个文化便孕育了巨大的生命力。

见习编辑刘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