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抵达彩云之南 难忘川藏路上的朝圣者

2011-09-19 20:53:00     作者: 施晓亮 王磊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党旗漫卷中国红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提要] 18日,在川藏路(国道318)悬崖峭壁间颠波了3天的美国道奇公羊采访车,由芒康县转入滇藏路(国道216),于下午三点半跨过云南和西藏的界碑,“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访团自此告别西藏,抵达彩云之南,即将开始对云南16个民族的采访。

朝圣队伍(施晓亮 摄)

朝圣者(施晓亮 摄)

朝圣者(施晓亮 摄)

    大众网-联通3G云南9月19日讯特约记者 施晓亮 特派记者 王磊)18日,在川藏路(国道318)悬崖峭壁间颠波了3天的美国道奇公羊采访车,由芒康县转入滇藏路(国道214),于下午三点半跨过云南和西藏的界碑,“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访活动”采访团自此告别西藏,抵达彩云之南,即将开始对云南16个民族的采访。

    在拉萨和林芝采访完藏族、门巴、珞巴三个民族之后,采访团经川藏路一路东行。原计划中进藏是飞机或火车抵达,借用西藏同行提供的车完成采访,但在听多位进藏的朋友说起青藏、川藏路已经修得很好了,领队决定开车进藏。进藏后才知道,朋友所说“青藏、川藏路很好”是针对越野车而言,进出藏的途中,满眼是四驱越野,象公羊这样的公路房车、商务车可谓鲜见,在旅行者眼里,我们简直就是无知无畏。出藏的途中,未完工的烂路、搓板路、悬崖峭壁上的险路,以及号称“七十二弯山”的海拔四五千米的业拉山、岗巴山等,滑坡频仍、落石不断,很多拐弯角度达三四十度锐角,长轴距车转弯可谓艰难。正象唐僧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我们的采访团也历经磨难、甘苦自知。每一篇传回的稿子、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都凝结着前方队员的心血和辛苦。

    但相比起川藏途中经常见到的磕长头的朝圣者,采访团队员所承受的苦累又算不上什么。这些执著于信仰的朝圣者,成为雪域“天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15日,采访团从西藏林芝地区出发,一路体验到了只有身处江南才能感受到的奇特景象。除了藏北秀美的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沿途磕长头的信徒们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西藏自古以来是个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少数民族地区,几乎全民信教,省会拉萨是众多佛教信徒们心中的圣地,每年夏天,成千上万的信徒从西藏各个地区甚至甘肃、青海等地出发,徒步赶往拉萨,于行进中磕长头朝拜。

    当我们坐在采访车里都感受到道路的颠簸,因高原缺氧而难受时,看到路旁磕长头的人们满面灰尘衣衫褴褛,却依然坚韧安详的用身体丈量大地,看到他们因为伏地磕首而磨出了灰黑色厚厚茧子的鼻尖和额头,我们突然觉得一路上遇到的困难与他们的艰辛相比,就如九牛之一毛。他们中有的是来自甘南地区的喇嘛,有的是家住川藏交界的藏民,有的人已年过半百,有的孩子还在婴儿车里就加入了朝拜的队伍。

    无论是在悬崖陡峭的山路上,还是在炽热的柏油路面上,无论是狂风怒吼,还是大雨滂沱,他们依然在路上。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虔诚中透出一种安静,安静得让人肃然起敬。

  在从八一镇赶往波密的途中,我们与4位拉着板车年轻僧人偶遇,他们是来自甘南达扎寺的僧人,8个月前他们从甘肃出发,徒步到拉萨朝圣。4人中除了40岁久美桑旦外,其余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在他们中,有位叫旦增消拉的喇嘛会说汉语。他告诉我们,这次徒步朝圣,达扎寺一共来了11个僧人,他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徒步到拉萨朝圣,这是他和同伴们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在他看来,完成这个目标后,不仅回到寺里会受到大家的尊敬,而且在下一辈子有可能成为活佛。

  除了僧人,在朝圣的队伍中更多的是普通藏民百姓,他们少则两三人一组,多则二十几人一队,前面是装载着生活必需品的板车或是拖拉机,后面跟着每三步磕长头的信徒。我们遇到的人数最多的一次整个队伍有20多人,他们中以老人和妇女为主,还有一群藏歌唱得非常棒的大男孩。其中,14岁的诚葛藏歌唱得最好,他告诉我们,他们这几户家庭都是来自西藏和四川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大家因为同样地目标结伴而行,已经在路上走了100多天了,临行前储备的干粮和水都有些缺乏,但他们仍然是那么快乐,无论是60多岁的老人,还是在婴儿车中刚满一岁的小孩。

  在临别时,为了感谢我们提供的食品,诚葛和他的小伙伴们为我们清唱起一首藏族民歌,歌声嘹亮,充满欢乐。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