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路养好的山东经验

2011-05-14 18:41:00     作者: 姚锋 马珊珊 王赓    来源: 大众网  

关键词: 山东公路养护 经验
[提要] 公路设施完好是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基础,是公路部门服务社会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公路部门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山东公路系统在养护工作中不断创新,精细化养护、预防性养护措施领行业之先,“畅安舒美”理念成全国共识,“五大养护工程”富有山东特色,危桥管护和安保工程体现以人为本,样板路建设继续保持优异成绩。“十一五”共完成公路养护投资210亿元,实施大中修16696公里,创建文明样板示范工程13830公里,优良路率达到75.8%。
    抓质量、保畅通、促安全,固养护之本
    公路改建养护是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的重中之重。2010年全省17市共完成干线公路养护和改建工程投资125.3亿元,其中路网改建完成51.3亿元,改造里程2131公里;完成养护大中修工程投资65.3亿元,实施大中修里程4497公里,创历史新高。
    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在全省公路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上要求:要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确保公路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大力开展养护管理示范工程创建活动,高点定位,综合治理,塑造精品,建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展示山东公路大省形象的示范样板工程。
    为了实现公路设施整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省公路系统始终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廉政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工程建设的首位来抓,严格建设程序,严把工程设计关、材料进场关、现场监理关和工程质量关。在各市自检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山东省公路综治办成立养护工程质量“飞检小组”,对所有干线公路养护工程的实验、原材料、工程质量进行现场巡回抽检和驻点督导,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绝不姑息迁就,确保了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经竣工验收,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99%以上。济南市为保障各项维修改造工程如期完工,按项目所在区域成立了东、南、西、北及高速公路五个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的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并确定领导分片负责,保证了施工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
    由于近几年山东省养护改建工程投资大、项目多,在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同时,如何保证公路畅通也成为了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10年养护工程施工路段多、平行路段作业点多、交通枢纽城市施工路段多且管养主体多等,山东省公路综治办围绕干线公路畅通、群众便捷出行和做好上海世博会外护城河等保畅通工作,经反复研究、多次论证,及时确立了公路施工作业通行优先原则,制订了“路网服从高速、省道服从国道,半幅施工、错时施工、集中施工、同步施工、提前公告、信息服务”等多项措施,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确保全方位、多层次做好交通组织保障。特别是去年汛期降雨频繁期间,个别高速公路路段出现车辆拥堵问题,省综治办和厅公路局迅速行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督导组,赴交通流量大且易发生堵车的高速公路路段驻点并现场指挥调度保畅通工作。以京沪高速公路鲁苏界至莱芜、滨莱高速和新泰至泰安三段高速公路为试点,分别在莱芜、临沂服务区建立京沪高速公路保畅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统一协调调度,形成快速联动机制。省交通运输厅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从2010年2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高速公路通行秩序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整治大型货车长时间占压超车道、占用紧急停车带行驶和客车随意上下乘客等违法行为,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及时疏导交通,避免长时间压车、堵车事件发生。
    在保障公路安全方面,规范设置了醒目齐全的施工安全和绕行标志,强化施工现场交通安全控制,即时发布路况信息,强化组织协调,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大力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加大了国省干线公路危窄桥和山区公路急弯陡坡加固改造力度,共改造病险桥梁 165座,完成投资2亿元;急弯陡坡整治完成投资1.6亿元。加大各类交通安全设施整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确保交通标志、标线、防撞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与公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四车道以上一级公路实施中间隔离,累计实施一级公路中央硬隔离987公里,保证了行车安全,有效降低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投资1.58亿元,按期完成了山东省境内所有高速公路重新命名编号和新标志牌的更换工作。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