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市井》一书,我首先对“市井”一词发生了兴趣,何谓“市井”?《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其下注曰:“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可见“市井”是一个很形象的字眼,让人一下子想到,那是一个四面交汇、八方来风的场所,是一个众生百态、光怪陆离的地方。本书的作者为了形象起见,开篇便是“从《清明上河图》说起”,市井里要说的话实在太多,“自鸣天籁,发而为言”,必然是挂一漏万,何如图解图说来得直观生动? 市井确实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读着《市井》可以让人处于不断的联想之中。我首先想到了天津,想到那里有几百年历史的估衣街,想到天后宫的文化街和聚集在那里的五花八门的民间艺术品,作为本土文化的腹地,这里最具浓郁的市井气息。后来,我又在电视里看到几位文化名人谈论中国城市的文化特性,有的说上海是最市民化的社会,广州是最市场化的社会,成都是最世俗化的社会,武汉则是带有江湖气的码头城市,云云。用这样的推理,天津应该是最市井化的城市了。 《市井》一书把引人想象的触角延伸得很久远,汉唐以来的市井都在粗线条的勾描之中,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广州、厦门、南京、上海、北京、天津等政治、经济昌明繁荣之地也都圈在它的市井文化圈里。市井里有我们熟悉的却又渐渐远去的生活场景,要说清道明市井并非易事。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把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分解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即宫廷文化圈、士林文化圈、市井文化圈和乡土文化圈。如今,唯我独尊的宫廷文化已经消逝,风雅清高的士林文化浓缩得失去了真味,而那种重土求安的乡土文化也没有了昔日的阵势,市井文化的踪影也只是在城市的角落里时隐时现,没有了五光十色的纷乱炫目。这一切的缘由大概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文化在相互交融之中越来越趋同,越来越缺少本色。这似乎就是我们需要读《市井》的理由。 但不管怎么说,市井文化仍是一种极为活跃、极具生命力的文化,它兼容百纳,吞吐自如,永远追逐和创造着时尚,也永远处于变态之中,在大街小巷、酒楼茶肆、书场戏院、生活的许多细节中,常常能给人一种精神的松弛和情感的释放,这种活生生的生活载体,让人亲切和感动。如今,在我们寻觅这种感受的时候,可以拿来《市井》一书增添谈资和趣味。 《市井》 周时奋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