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精选 

 

行走了一个世纪的故事
——胶济铁路通车100年记
2004-04-24 09:18:42 齐鲁晚报

  在我的记忆中,关于铁路和火车的故事非常多。我的家离胶济铁
路线不足200米,有一个叫王松只有两股道的小火车站,便在我们村
里。每天看着火车东来西往,心里非常塌实和荣耀。王松火车站东距
青岛165公里,西行一站是坊子,距济南230公里,修建于上个世纪的
50年代。因为有个小火车站,王松村也远近闻名,很多远离铁路的女
人都愿意嫁到我们村。记得我在老家的时候,每天的过车量很少,快
车(我们把客车叫快车,货车叫慢车)也就几趟。青岛到北京的39/
40次快车,到沈阳的125/126次,到济南的301/302次,烟台到济南
的93/94次,还有一列是青岛到浦口(南京)的车,忘记是多少次了。
似乎只有301/302次在王松站停车1分钟,没有票房,旅客上车以后
再补票。这就给我们逃票提供了机会,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逃票
经验。简单的办法是一伙人上了车后就东奔西跑,迅速消失在拥挤的
人流中。有时候碰上一位负责任的列车员,死活盯着,非买票不可,
我们就跟他讲理:人民铁路为人民,人民铁路人民坐,吵闹间,一溜
烟窜了。
  胶济铁路的建设开始于1899年9月23日,依据是1898年3月6日签
定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9年6月14日,德国政府据此不平等
条约,特许德国14家大银行集资5400万马克修建胶济铁路和胶沂铁路
(青岛经沂州到济南,未动工————沂州为今临沂)。当时总共占
地2.7816万亩(约合现在的4.1722万市亩)共用银80.1051万两,
平均每市亩用银19.20两。最后实际全线修建费(含张店至博山支线
)5290.12万马克,平均每公里造价11.90万马克。
  1914年,日本人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派兵3万在山东龙口登
陆,先后占领潍县、济南、青岛,并侵夺胶济铁路。此后日本人对胶
济铁路设施进行修缮,安装了简单的信号和通讯设备,并开办夜间行
车。
  胶济铁路是分段修筑的,先是青岛到潍县,后是潍县到周村、周
村到济南,1904年全线贯通。开进济南的第一列火车是由周村始发的,
济南胶济火车站位于经一纬四路北,1899年始建,1904年启用,是济
南最早的火车站。胶济铁路通车后,1905年山东地方又委托德国承造
东关车站至黄台的清泺小铁路。这是济南最早的两条铁路。原来胶济
铁路济南站和津浦铁路济南站并存,旅客乘车不便。1938年胶济站和
津浦站合而为一,统称济南火车站,就是现在的火车站旧址。与之相
适应,济南开商埠,先后建立了铁路医院、学校、邮电、银行,德国、
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设立领事馆。使济南成为山东通商要地。
  早先的胶济铁路沿线很多地方都没有电,我们村1982年开始用电。
没有电之前,火车站很多设施简陋、原始但却很有趣。信号灯,我们
叫扬旗(或者可能叫洋旗),有一根竖立的水泥柱和三块木板组成,
就像我们打手势那样,以三块木板的不同形式,告诉火车司机是通过、
停车还是进入岔道。晚间因看不到“扬旗”了,就用煤油灯取而代之。
通过就两个绿灯同时亮,站内停车就是一绿一红两盏灯。傍晚车站的
扳道员把煤油灯挂到“扬旗”上面,天亮了再摘下。遇到刮风下雨的
天气,信号灯经常被吹灭,扳道员冒着风雨雪去点灯,这个工作按我
们的习惯叫“挂灯”。早晨、夕阳下、或雨雪中,铁路工人提着信号
灯疾步走在铁道中间,那景象远远望去,颇似一幅动感很强的油画。
  王松站的工作人员不超过10位,火车站也很简陋。中间大概有十
来间房子,是值班室,两个人值班,两头分别有一个扳道房,一个人
值班。他们中有我们村的,也有邻村的,我们互相认识,便也经常在
火车站玩耍,冬天的时候去取暖,夏天的时候去乘凉,亲密无间。
  我们小孩子喜欢到火车站看“夺圈”。早先没有无线电话,如果
前方有什么情况要告诉火车司机,用的是一种叫做“圈”的工具。这
个“圈”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把一根比筷子粗一些的钢筋两头焊起
来,制成“圈”。在“圈”的接头做一个把手,在站台竖立一根方形
的木头桩,在木头桩的上端安装一个可以把“圈”插在上面的机关。
有需要告诉火车司机的事宜就写一张纸条,塞进“圈”后部的一个孔
里,火车来了利用冲劲把卡住“圈”的机关撞开,就把“圈”夺走了。
同样,火车头上也有这样一个装置,也可以把想告诉车站的事情,用
“圈”传达给车站。这是一个表述起来烦琐,其实操作简单的“小活”
,但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火车速度快,而且“夺圈”的一刹那发出很
刺耳的“咔嚓”声,有时候还互相“夺圈”,非常壮观。为了看一次
“夺圈”,我们可能会在车站等一个上午或下午,因为不是每一列火
车通过都“夺圈”。
  德国人修胶济铁路的初衷很明了,在《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中有
明文:德国人有权开采铁路沿线附近15公里以内的矿产。为了尽快抢
夺山东矿产资源,胶济铁路建一段即通车运营一段。1902年6月1日建
至潍县后,当年10月就开挖坊子煤矿,月底就将煤运至青岛。仅在19
02———1913年,德国人运走山东煤炭达341万多吨,1905年———
—1913年间,运营收入达1950万银元。德国人修胶济铁路也遭到了沿
线人民的阻拦,最著名的是1899年11月线路修至高密时,乡民要求修
路当局多开涵洞,以免水患,遭到拒绝后乡民武力阻拦,德军开枪杀
伤多人。在当地农民孙文和李金榜的组织下,108个村庄的万名农民,
爆发了阻止筑路的武装斗争,他们平路基、烧工棚,迫使工程停工一
年之久。日本军队占领胶济铁路以后,同样遭到了沿线人民的反对,
据说,我们村南一个看守铁路的日军岗楼,多次被“摸”。我们村因
此遭到两次洗劫,所有房屋被烧,死伤不少人。
  当然,胶济铁路的修建也改变了沿线百姓的生活。举个简单的例
子,农民的作息时间一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从通了铁路
之后,他们开始以火车的过往而定时间。至少我们村的人们就是这样,
尤其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火车就是我们的“钟表”。如早晨下地干
活的时间是五点多,这时候从我们村前通过的火车是青岛至沈阳的12
5次列车,中午在近12点时是北京至青岛的39次快车。不知谁吆喝一
声:“火车来了”,干活的人扛起工具就往家跑。有时候也闹笑话,
火车晚点,要么误了上工,要么耽误了下坡(收工),队长却振振有
辞:火车还没来呢。
  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1972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从济
南到青岛,就是从我们村前走过的。虽然没有看见他老人家,可开了
眼界,那专列通过时的壮观、威严,甚至是刺激,多年来也就见过那
一回。那时我读小学,虽然是被圈在教室里,但我们还是被要求换上
过年的衣服,专列通过时远远地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当时的火车跑得也没有现在快,从我们王松站到青岛165公里,
就需要运行5个多小时,到济南要7个半小时,青岛到济南则要整整一
个白天的时间。我们村前有一个大弯加大坡,在火车司机中有这样一
种说法:“青岛到济南,最怕王松前”。我们经常看到一列长长的火
车到我们村前再也走不动了,只好等着从坊子站来一个火车头,从后
边把火车顶上坡。所以,一般情况下,济南东行的货车,到了坊子以
后需再加一个火车头,前边的拉,后边的顶,一直送到我们村前,后
边的火车头再回坊子。我们叫“送火车”,在后边顶的那个火车头叫
“送火车头”。有时候,我们也搭乘“送火车头”到坊子,或者坐“
送火车头”从坊子回家。
  1980—1984年,胶济铁路修建双线,为将部分干线调直,把原由
潍坊站向东南方向经坊子站再向东延伸的线路,改由潍坊站直接向东
延伸。这样,坊子改为支线站,王松火车站同时废止了。这是一个很
坏的消息,毕竟,火车在我们跟前来来回回地跑了80年,我们与之感
情至深。很多和铁路部门有点关系的人,包括地方政府的一些官员,
都曾前去有关部门力争胶济铁路不要改道。但是无济于事,在我们村
前跑了80多年的火车,还是与我们告别了。最后一列火车通过我们村
前的那天,是1984年7月20日8点,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们,早早来到铁
路旁,他们像送别自己的亲人远行一样,与自己熟悉的火车见最后一
面。铁路旁站了很多人,火车司机似乎也是非常怀念我们这个熟悉的
村子,他们放慢了速度,拉响了汽笛,缓缓地走向了远方……
  我没有看到最后一列火车远行的样子,但我能想象得出那种有点
伤感的分别,就是现在,我的耳旁也会经常响起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的汽笛声,一列客车开来,我们会非常友好地向坐在车里的旅客挥手
致意。我们就生活在铁路旁,没什么事可做的时候,还是和伙伴们一
起去“看火车”。经常玩的游戏是模仿“开火车”,那是我们的乐趣,
更是我们的寄托。
  经过技术改造以后的胶济铁路,现有火车站68个,实行双线通车,
正在进行电气化的改造。我们看得见、体会最深的是火车速度大大提
高,现在快车从济南到青岛只需4个多小时,那种站站“站”的火车
已经没有了。到2005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时候,快速列车从济
南直达青岛只需两个半小时,真正实现城际火车公交化。
  很难给100年的胶济铁路算一笔账,但我想胶济铁路开通的意义
莫大过它首先开启了人们的眼帘,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
嗅到了工业文明的气息。至于100年来,胶济铁路运了多少货,拉了
多少旅客,肯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文/许志杰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