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精选 

 

说话是为了更好地沉默
——摘编自《硬球》
2004-04-26 06:21:26 大众日报


  下列人士请不要读这本书
  那些只相信厚黑学不在乎道德的人
  那些空谈道德不注重操作技巧的人
  ——《硬球》译者

  一分钟提示

  作者曾同各种各样的政客打过交道。有的人正直;有的人狡诈;有的人彬彬有礼;有的人野蛮粗鲁。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运用沉默这一武器。从事政治这个职业决定了他们需要用言语来为自己做广告来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也需要他们能够巧妙地运用沉默这个工具在最为关键的事件中发挥作用。

  硬球
  ——政治是这样玩的
  (美)克里思·马修斯 著
  林猛 吴群芳 译
  新华出版社

  内容提要

  “硬球”是本书独创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概念,它在本书中既指政界人物为了胜出、权力和成就,而展开的敢于出手、不畏艰难、坚持不懈、“过关斩将”的竞争游戏,也指他们进行这种“硬碰硬”或者说“打硬战”的激烈游戏时,所使用的各种巧妙有力的手段与技巧。
  在马修斯看来,世界就是一个大球场,或者说许多球场,只有那些能玩硬球的人才能成功。一个人如果掌握了硬球游戏的法则,在这个日常生活充满了政治权谋的世界,他就能赢得一席之地,并且发达辉煌。“硬球”既硬又圆,用来喻指大人物们的游戏和手段确实再恰当不过了。

  对《硬球》的赞誉

  一本最内行的书!
  ——众议院议长蒂普·奥尼尔
  在华盛顿,每个人都说他们在从政,在改良政策。但是,他们也知道,为了成功,他们必须玩游戏,像棒球运动员那样玩游戏。这本书高明地抓住了其中最核心的真理。
  ——泰莫·鲁塞特(全美广播公司副总裁、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克里思·马修斯对于从政艺术的分析栩栩如生、动人心弦,就像体育记者报道拳击一样。
  ——贝恩·布莱德雷(畅销书《美好生活》、《与肯尼迪谈话》的作者)

  普通读者的评论

  作为一个政治学专业的学生,我发现没有哪本书比这本书更能让你真正得到关于政治的学问。马修斯通过一个个跌宕起伏、富于戏剧色彩的故事,讲清了政界的人是如何操作、如何成就事情、如何结交盟友的。这不是一本理论著作,但它可以告诉你理论著作不能告诉你的东西。
  ——c h i e f 500发自缅州
  这是一本人人必读的书,不管你是否进入政界。它讲述的不仅是政界的生存法则,而是我们如何成功或陷入失败的。通过一个个政界人物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读者会茅塞顿开:人们是如何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
  ——安东尼·米兰诺发自旧金山
  我的一位政界朋友建议我看这本书。她说,对于任何一个想投身政界的人,这都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入门书”。书中通过许多风云人物的精彩故事,揭示了政治这种游戏无时无刻不起作用的法则。
  ——维里·布鲁克

  克里思·马修斯在美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如果走进美国,你会发现许多城市的大街上都张贴着他的巨幅照片。而奠定他的名声的就是《硬球》这部百年难遇的经典之作、被《读者文摘》评为最佳非小说类作品的超级畅销书。
  马修斯曾先后担任美国参议员弗兰克·莫斯的助手、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的演讲撰稿人、国会众议院议长蒂普·奥尼尔(第95—99届)的首席助理兼发言人。
  克里思·马修斯现在是全美广播公司《硬球》节目主持人、《旧金山观察》的高级评论员。

  信息就是金钱

  “今天听到什么消息了吗?”
  这是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每天早上我见到蒂普·奥尼尔时听到的第一句话。
  要是我在家里给他打个电话,听到的第一句话也必定是“早上好,克里斯。今天听到什么消息了吗?”要是我打电话给他时,恰逢他在去国会山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个有关尼加拉瓜的正式辩论会或者是要去国家机场,到克里夫兰的某一个募捐聚会发表演讲,我听到的第一句也必定是这样的话。
  每一次当我踏进他的密室时,他也一定会打开真空吸尘器,然后问:“今天听到什么消息了吗?有什么特别的消息吗?接下来就是一阵沉默,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在早晨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这种沉默是一个信号。为他工作的人会坐在那里,像比赛前的职业拳击手一样焦躁不安,随时准备将这种沉默击个粉碎。我们紧接着会七嘴八舌地向他讲述大家所听到的一切,报纸上看到的每一段摘录,整个早上以及整个周末所看到的都无一遗漏。我会对采访中或者访谈录中出现的每一个有趣的要点一一进行评论,对这个国家里专栏作家们的观点进行分析。如果总统曾经做过一些什么事情或者是我刚刚听说白宫可能会有某些动作,所有这些都会立刻就从嘴里流出来。
  作为50次直接投票的获胜者,从未受到过任何挑战的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的议长,10年中无人敢挑战的美国众议院议员,蒂普·奥尼尔每天早上的生活都是这样开始的。在这样一个对于银行而言信息就是金钱的世界里,这位强硬的老议长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为他那只大手所能抓到的每一分钱进行马拉松式的交涉。
  蒂普·奥尼尔万分重视信息的作用。那些没有任何信息的人会被毫不犹豫地解雇掉。在谈到一个被解雇掉的毫不知情的可怜虫时,奥尼尔解释说:“这个家伙居然会问我在一个法定人数会议上该怎么投票。”对于一个领导人和他的下属来说,不知道“党员们”在干什么简直无异于在全国范围内犯了一个天大的政治错误,等同于跟自己所代表的选区内的选民失去了任何联系。对于领导层而言,议院就是自己所代表的选区。
  看看蒂普·奥尼尔在会议上是怎样专心倾听的或者他是如何用自己沉默的方式吓倒自己的雇员的,你就会明白沉默真的是一门艺术。这个喜欢发号施令的庞然大物仅仅发出几个音节来,就立刻引起别人潮涌般的话,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拼命说话来填补沉默的空白。

  枪打出头鸟

  很多年以来,我一直都认为,我原来的上司拒绝同意对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进行电视报道,这既是对变化采取的一种顽固的抵抗,又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因为放弃报道就意味着放弃了一个巨大的日常机会。在我看来,如果他允许电子传媒定期进行早间报道,那么蒂普·奥尼尔这个名字本来是可以在华盛顿的日常报道中占有更大的一席之地的,成为首都变化莫测的政治舞台上更加叱咤风云的人物的。
  正是后来的继任者自取灭亡式的经历教给我一个道理,让我明白了原来的上司是多么明智。当纽特·金里奇在1995年当上议长时,我当时认为他是一个最出色的议长。在他掌管工作的时期,所有的记者招待会都被允许进行电视报道。他从来都不会把自己的才华严严实实地密封在一个大口袋里,相反地,每一次只要他张开嘴,就必定会有大群的记者侧耳倾听。
  但是,紧接着灾难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每一天议长的新闻发布会一结束,所有对准他的媒体镜头都会带着当天各种各样的新闻满载而归。对这一天早些时候发生过的任何事情,无论是什么,是一场龙卷风还是自己同事发表了一通让人遗憾的讲话,抑或是一起丑闻,记者们都不会放过他,紧追不舍地问他对此有何看法和评论。没过多久,纽特·金里奇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就已经和坏消息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坏消息的代名词。最终,由于他具有的用自己的言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的爱好,人们都希望金里奇这个名字就是坏消息了。最终的结果是,由于他非常不受欢迎,很快就从新闻中消失了,同时也从他原来议长的位子上永久消失了。在他离开的那一年,他在众议院发表讲话时承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确是有些太过卤莽,太过于自信,太爱出风头了。我为此而道歉。”

  收住自己的舌头

  说话是为了更好地沉默,这一原则在20世纪的历史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我们的语言的人当中,有两个伟大的演说家。一个是温斯顿·邱吉尔,另外一个则是比他年轻一些,远不及他老练的约翰·F·肯尼迪。然而,这两个依靠自己的语言达到行动目的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命运最为关键的时刻是在他们收住自己的舌头缄口不言之时。
  1940年5月4日,这是不列颠历史上最恐怖的一天。希特勒刚刚侵占了荷兰和比利时。当时的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所推行的绥靖政策土崩瓦解。温斯顿·邱吉尔在当天晚上11点钟被紧急要求去内阁会议室,他仔细听着张伯伦的话,张伯伦正在继任问题上作命运攸关的决定。他那岌岌可危的政府已经不可能赢得议会的信任,也已经无法留住英国人民的心了。张伯伦现在不得不承认现实,更换首相和更替政府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最佳的人选是邱吉尔,当时他是英国海军大臣。10年以来他就一直主张必须向希特勒挑战,向当时主张绥靖政策的外交大臣即上院贵族哈利法克斯挑战。
  现在这3个人就坐在内阁会议室中。当天晚些时候,张伯伦就会向当时的国王乔治六世提交自己的辞职报告,或许还会提交他对继任者候选人的建议。乔治六世当时比较喜欢哈利法克斯。
  “温斯顿,”首相发话问道:“你知道为什么现在身为贵族的人不能成为首相吗?”
  
  “一般情况下我比较喜欢说话,总是滔滔不绝,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沉默着。(邱吉尔后来写道)由于我一直没有说话,后来屋子里出现了很长时间的沉默。接着,哈利法克斯说话了。他说,‘自己身为贵族,又不是众议院成员,这样的一种身份使他很难在这样的一次战争中履行一个首相的责任。’他说了很长一段时间。等他把话说完了,整个局面就已经很清楚了,这个重任肯定会落到而且事实上已经完全落到我身上了。在这个时候,这场决定性的谈话就结束了。”
  
  温斯顿·邱吉尔,这个即将用自己的声音让不列颠这头雄狮在炮火硝烟中咆哮的人,在这个时候却一个字都没有说。他只是一言不发地盯着窗外,看着下面的街道。第二天,不列颠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诞生了。
  约翰·肯尼迪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之后,也用同样的方式利用了沉默这个武器。
  1962年10月,美国再次确认了一个信息:苏联正在古巴岛上部署中程导弹。这个发现使得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处于一个陡峭的滑坡上,眼看就要滑入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泥潭里去。
  在古巴导弹危机刚刚发生后最为关键、最让人心力交瘁的那几天里,肯尼迪总统先后收到了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发来的两个自相矛盾的电报。第一封电报是提出妥协的。上面说,只要美国承诺今后不再支持与前一年所发生的类似猪湾事件的侵略企图,苏联就会将导弹从古巴岛上撤走。刚刚过了半天,第二封电报便发来了。这是一封充满火药味的挑战信。上面提出了交换条件,苏联可以将导弹从古巴撤走,但前提是美国也要将自己的导弹从土耳其撤回。
  肯尼迪仔细权衡着他最终的策略该怎样进行,同时美国的战机也做好了袭击古巴导弹基地的准备。肯尼迪在听取了弟弟,当时的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建议以后,决定不理会赫鲁晓夫发来的第二封电报,只对第一封电报作出反应,巧妙地避开了土耳其导弹基地问题。
  精心策划的这一着棋立刻见效了。第二天早上从克里姆林宫传来消息,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很快就会被装箱撤回到苏联去。世界上第一次核武器危机终于消除了。约翰·肯尼迪这位将自己的话语镌刻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墓碑上的人最终在关键时刻为自己的国家作了最为出色的贡献,这正是因为在那个时刻他和他的顾问们能够沉着冷静,始终缄口不言,因而最终为自己赢得了机会。

  “不会在公开场合下支持”

  1974年,我刚刚开始筹备在宾夕法尼亚州竞选国会众议员时,遇到了临近地区的一个国会众议员,我问他会不会支持我。他非常真诚地望着我的脸说:“不会在公开场合公开支持。”
  这样一来,他的回答并没有伤害我的感情。相反,我把他的话当成是用另一种方法在说:“那当然,我私下一定会支持你的”。但是他所说的“不会在公开场合下支持”并不等于那种说动大批选民倒向我、支持我的承诺。就当时的政治潮流和动向来看,那时还不是表态的时候。但是,在那样的时刻,一个国会议员这样不带任何承诺意味的话对于我却是意义重大。因为这句话暗示了他当时正在为我鼓劲,在全力支持我。说出那样的话对于他自己而言没有任何损失。如果我成功了,赢得了竞选,他可以自认为很早就曾经为我打过气,我相信他当时的确是为我打了气。而如果我失败了,他也可以找到为自己开脱的借口,毕竟,他当时说的是“不在公开场合”啊。
  你经历得越多,你就会越精于此道。跟你的一个支持者说希望他能够帮你一个忙,他一定会反问你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怎么不早一点跟我说呀?”这个暗示很明显是正面的。这句反问一方面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也含有轻微的责备口气。该受到责备的不是他,而是你。在跟一个政客打交道的时候,经常最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他事实上根本没有亲口说出来的话、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亲口做的承诺当成是真的,当成了极其重要的金玉良言。

  《硬球》:美国政治沉浮成败录

  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于政治职业的态度一直让人非常困惑。从古到今的中国人对于政治家都有很高的期许,流传至今的许多贤相忠臣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值得纪念的功绩、无可挑剔的私人生活,好的政治家往往被描述为完人或者近似完人。他们是读书人在书本上看到的榜样形象。
  美国人对于政治职业的态度非常有趣。美国人对于政治家追逐权力、地位和荣誉从不讳言,相反把他们作为成功者树为榜样,还要写成书,把这些成功者背后发家的秘密法门教给大家。《硬球》就是教人掌握升迁的政治手段,告诉你如何在官场上得意的秘诀。作者用了整整28年时间,生活在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游戏环境里,这样一个真正了解美国政治、熟悉政治的人以扣人心弦的方式讲述了人们如何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设若没有看过中国作家王跃文、吴思和李宗吾等人在作品中对所谓“政治游戏”的批判态度,我相信多数读者在阅读美国作者的这类图书时都怀有跃跃欲试的心态。
  美国人的心思比较直接,他们也不要求政治家多么高尚,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有特别的伦理要求,你恪尽职守做好了,比别人职位高就值得大家效仿和学习。或许,美国人希望,在《硬球》这类民间读物的指引下,能有优秀的人才进入政治圈,游戏也越来越讲规则。
  ——摘自《光明日报》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郑凤荣:难舍体育情
下一条:跨国机械巨头来鲁觅伴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