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经济导报 -> 经济导报人文 

 

再读萨缪尔森

2003-11-13 18:54:47 

  今年(2003年)11月,左腿手术,住省中医。住院前夕,收拾随身用
的东西,顺手将一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6版,英文版,机械工业
出版社1998年出版)塞进包里。平日用惯了高枕头,万一医院的枕头
太低,这本大部头的书正好可以垫上。曾经读过一个故事,忘了出处,
说某书生,晚上住在旅店里,听到隔壁的书生唤书童拿书,书童拿《
诗经》,答曰低了,再拿《易经》,还是低,四书五经拿遍了,都低。
这边的书生佩服不已,连忙过去拜访学术高人,才发现那位老兄原来
是找书当枕头。
  术后两天,疼痛渐消,从枕下掏出书来读,聊以打发时间。
  作为一本经济学的入门教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享
有极高的声誉,自1948年第一版出版以来,不断再版,并被译成数十
种文字,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代经济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及普通的大
众。到第16版出版的1998年,这本教材已经整整走过了50年的岁月,
所以萨缪尔森就以“金色的诞辰”(AGoldenBirthday)作为第16版
的序言。在序言中他提到即使在前苏联,他的书也被翻译出版,并戏
言道有人告诉他在斯大林的时代,他的书同有关“性”的书一块,被
放在图书馆的“保留类”书架上,未经特别许可,一律不得翻阅。中
国在文革前(1964年)也曾摘译出版过这本书的第5版,以作为批判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靶子。梁小民教授在一篇《当年我是这样读萨缪尔
森》的文章里提到当年他抱着批判的目的读萨缪尔森,上纲上线,大
批特批,唯恐被资产阶级思想毒化了,结果最后对这本书到底讲了什
么反倒一无所知。
  那个荒唐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抱着厚厚的原版书,慢慢地体
会阅读的快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语言流畅文笔优美,虽是一本经济
学的教科书,读来却无枯燥乏味之感,相反许多地方写得深入浅出妙
趣横生,其妙处非读原文不能领会。很多年前读过该书第12版的汉译
本,印象中有些段落含义很模糊,虽然是汉语汉字,却看不明白是什
么意思。
  出院后找出12版汉译本对照,原来一头雾水之处逐渐明白。问题
出在翻译上。译文中个别生译、硬译甚至错译、漏译之处,影响了原
文意思的正确表达。如12版第三章中关于资本和私人产权,有这样一
段话:“非常有趣的是,社会经济收入的大部分不能变为像私有财产
那样买卖的商品。自从奴隶制度被废除以后,把人的赚钱能力当作资
本财产对待是违反法律的。你不能随意出卖你自己;你只能把自己租
借出去,以便得到工资。”读来特别莫名其妙,社会经济的收入的大
部分为什么不能变为可以买卖的商品?这和人的赚钱能力又有什么关
系?读过16版原版,猜想这里一定是漏译了一个关键词“劳动力(la
bor)”,这段话是用来描述劳动力的产权特征的。16版的相关段落
为:“Interestinglyenough,themostvaluableeconomicresource,
labor,cantbeturnedintoacommoditythatisboughtandsoldaspriv
ateproperty…”翻译过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是,最有价值的经
济资源,即劳动力,不能成为像私人财产那样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
接下来讲奴隶制废除之后,劳动者不能出卖自己而只能在一定的工资
水平下出租自己就顺理成章了。
  16版的汉译本由华夏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北大的萧琛教授带领
他的学生们翻译的。译文流畅顺达,读起来很舒服。只有个别细微之
处,似乎还可以译得更好一些。如第三章“供给与需求的基本规律”
开头的引文,“Theleveloftheseaisnotmoresurelykept,thanisthe
equilibriumofvalueinsociety,bythedemandandsupply;theartifi
ceorlegislationpunishesitself,byreaction,glut,andbankrupt
cies.”译文为:“大海的表面很难保持平衡,社会价值的均衡更是
如此。它由供求决定:人为的或法律的东西,往往因为生产过剩和企
业破产而反过来惩罚它们自己。”意思不甚明朗。不怕贻笑大方,我
试着翻译成:“保持海面的平静很难,保持社会中的价值均衡同样如
此,它(完全)由供求决定。人为设计或立法干预往往会自食其果,
受到生产过剩、企业破产等形式的惩罚。
  ”作为沟通两种语言之间的桥梁,翻译工作辛苦而负有重要的使
命,稍有不慎,就会误导他人。但是能做到“信达雅”又谈何容易,
这不但需要译者扎实的文字水平,更需要一种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最近读到王则柯教授讨论经济学中TRADEOFF一词译法的一篇小文章(
《经济学茶座》,2003,3),觉得十分感动。“吟安一个字,拈断
数茎须”,译者的字斟句酌,就是对学生、对读者乃至于对学问的负
责和尊重。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下一条:闻香识书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