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二期 

 

论审美价值形态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2004-02-12 17:31:32 

  研究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专家学者们常常把“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艺术纳入美学范畴,把文艺作品看作是作家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然而,却很少能包容新闻及新闻报道登堂入室,甚至有人明确提出新闻作品不能进入主体的审美视野和进行审美观照,笔者以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认为新闻“来源于生活”而又“拘泥”于生活,反映的仅仅是生活的原生态。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审美上的错觉和片面,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断中就可以充分说明,新闻美就是参与生活。
  从审美的效果和张力来看,媒体对风景名胜、艺术佳品的报道,尽显对象的优美感 ;重点工程和精神文明中的突出典型,使受众在景仰中体验崇高;事故灾难、错误反思在媒介中适度亮相,能使人们在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中由悲痛、同情、直至深省和振作;而肩负社会责任的揭露和批评报道,则往往具有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喜剧效果。这些审美感受可以用审美范畴中的三个类别来归纳和概括,即崇高、优美、滑稽。
崇高 
  崇高是广义的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是那些对社会具有肯定意义并孕育着巨大而又不可征服的潜力的事物所蕴涵的审美特性,在这些事物中,人的理想以特殊的力量、异乎寻常的强大、吞没一切的精力表现出来。
    崇高这种“量”和“质”的规定性,能动地物化于新闻报道中,能极大地增强新闻报道的张力和效果,并最终起到激发受众的信念和能力的作用。
  例如:前不久,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消息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央视频道24小时滚动播出进行现场直播和转播,观众百看不厌,第二天有关神舟五号的纸媒体报道同样火爆,仍是吸引读者眼球的重大新闻,接下来杨利伟等人也成了媒体和受众追踪的新闻人物,同时有关神舟五号模展在各大城市进行又是一大热点(也可称为“新闻卖点”),为什么?就是这一新闻本身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使受众从中产生了崇高感。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在太空航空科技领域中的探索和成果,显示了人们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本质力量。人与客观世界存在着知与未知的关系。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天生有一种冲动,就是彻底地认识世界,从而获得彻底的自由。神舟五号的这一主题报道无疑是向人们敞开了一个人类认知大自然的窗口,这是在求真;它又是善的,它激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情;同时人们在真理面前感到激动,感到愉悦,获得一种透彻肺腑的美感。
  再如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由于楼房突然发生坍塌,致使参与灭火的多名消防官兵被埋在废墟之下,虽经现场人员奋力抢救,最后仍有20名官兵壮烈牺牲,多名官兵负伤。
  纸媒体的文字描写和电视画面的现场报道,其实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展现的是消防官兵在抢险救灾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崇高美和他们为国家和人民而壮烈献身的悲壮的崇高美。悲剧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是崇高中更为深刻、更为具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比崇高更为震撼人心,更加激励意志,发人深省。受众通过新闻报道在了解了这一场大火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后,首先是发自内心揪心的“痛”:对于火灾造成的不应有的物质损失,更是对消防官兵付出的巨大牺牲 ;接着便是进一步思考后无比的“恨”,正是这一悲剧的崇高美启发了受众深入的思索:是谁导演了这场悲剧?是无视消防安全的管理者?还是“豆腐渣工程”的始作俑者?能够最及时、最直观地把崇高感传达给受众,这也正是新闻和其它传播渠道相比真正的魅力所在。
优美
  优美一词,狭义上就是指“美”。广义的优美则指审美对象,是和丑、喜、悲和荒诞等并列的审美范畴。
  在形式层面上,如果说崇高是内容压倒形式,其结果是趋于无形式的话,那么优美作为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其和谐的内容被和谐的形式规定,特别讲究形式的规范,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多样统一。正如康德所强调的那样,美就是一种形式。
  优美给受众所带来的情感和感受也是和崇高有所区分的。从形式上优美更偏重细腻、温顺、轻松、柔和、光滑、流畅、宁静。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只有准确地分清优美和崇高的区别,才能对报道对象进行准确的把握。比如我们写有关山水旅游时,就首先应该明白桂林山水的优美和谐与华山的陡峭险峻、精巧细致的西湖和苍茫无际的太湖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再如我们对目前还在法国开展着的中国文化年进行现场报道和对重庆开县发生的“12·23”川东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198人死亡的报道,显然记者写这两类不同的事件时,行文的风格和笔调上应该有显著的区别。
滑稽
  滑稽也称为喜剧。它和崇高一样也表现为内容和形式的对立,不同之处在于崇高是内容压倒形式,而滑稽是形式压倒内容,夸张的形式压倒了空洞的内容。崇高的艺术是内容的艺术,喜剧的艺术是偏重于形式的艺术,致力于形式的膨胀和夸张。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和人物,从审美的范畴来看,如果抓准了事物固有的特质来表现,和艺术一样同样可以给受众或崇高或优美或滑稽的感受。
    2003年12月初,萨达姆在他的家乡提克里特被捕,受众从西方媒体(尤其电视)上看到的是这样的镜头:萨达姆温顺得像一只可以任人宰割和摆布的小绵羊,非常“配合”地让医生扒开他的嘴,用专用手电筒在口里一通乱照,不仅反应迟钝、呆头呆脑,而且蓬头垢面、形容憔悴,肮脏杂乱的胡须是多达半年没有修剪的样子。
  美国和西方的媒体在宣布萨达姆被捕的消息时使用了这样一些画面,有意也好无意也好,客观上是实实在在地对萨达姆进行了丑化。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西方标榜的所谓“新闻自由”和“客观公正”是虚伪的,实际上任何国家的媒体都带有政治倾向性,而且特殊时刻为了这种国家的意志不惜以新闻报道的以偏概全甚至虚假作代价;另一方面也说明新闻本身为了达到宣传目的和效果,经常使用美学范畴里的“滑稽”。
    滑稽也称为喜剧,是与崇高相对的一种审美表现形式。与崇高感那种紧张、激荡、严肃的情感愉快不同,滑稽感是由观照对象的可笑形式引起的。滑稽的审美基础是它与丑有一定的联系,滑稽产生的愉快情感是由人们对丑的嘲弄、由美对丑的胜利所提供的。
  在西方社会和民众看来,萨达姆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妖魔”,他是整个中东乃至整个世界不得安宁的恶魔之一(和伊拉克的许多极端分子眼中的“民族英雄”形象是相对立的),他当政时期伊拉克发动了两伊战争,侵占科威特,“制造核武器”,直至威胁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和平与安全,这种“妖魔化”是经过媒体具有政治倾向的“艺术加工”,很自然地灌输出来的。围绕着萨达姆的种种传奇也多是媒体“制造”的,比如他无所不能,他掌握着核武器却拒绝核查;他杀人如麻,为了个人的地位和政治利益,甚至连自己的两个女婿都不放过;他有好多替身,会隐身术;他随身带着巫师,是预知的天才;他在伊拉克被攻破后神秘地蒸发,美国悬赏数千万美元捉拿……媒体这种铺天盖地的客观渲染和主观铺垫高高地吊起了受众的胃口,以致人们将信将疑甚至信以为真,待神话破灭后人们发现萨达姆竟然是个渺小而懦弱的懦夫,立时就产生了滑稽之感。
  换句话说,从萨达姆身上,我们看到了媒体自始至终扮演了一个制造滑稽的导演的角色。18世纪德国作家莫塞尔认为应该把滑稽看成是“失去力量的伟大”,即对象形体的大小与其内在力量之间差距越大,对象就越滑稽,这种矛盾的特质,增加了受众愉悦和增强了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笑料。从历史的观点看,滑稽或喜剧是一切失去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正在走向没落、衰亡的旧事物、旧制度的一个必由之路。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第一次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的最后一个形式阶段是喜剧。”在媒体铺天盖地地狂轰滥炸下,萨达姆被抬上了肥皂泡吹起的辉煌之塔,最终又从高高的塔尖上被抛入媒体设置的地狱和深渊。
  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有句名言:“即使写街上发生的一起火灾,也要像写诗那样精雕细刻。”如果传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健全的审美理想,他就会以独特的视角去报道新闻,有意识地运用审美眼光和审美经验挖掘新闻人物和事件背后所蕴涵的崇高、优美和滑稽,更好地写出精品,并最终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
  (济南) 郭晓明 (泰安) 董莉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编辑工作要“精细深实”
下一条:柯受良猝死报道的反思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