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W,第一个指Women(女人),第二个指Wampum(钱财),第三个指Wrongdoing(坏事)。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就曾说过,新闻是建立在这三个基础之上。他的这个理论,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的推崇,被誉为“新闻的典型定义”。他的这种理论在今日尚有很大市场,应予以充分注意,正确认识。
第一个W(Women)女人
偏爱女人,本无可非议。女人,天赐娇容、秀姿、甜音,是美的精灵,世上的鲜花。能发现女人的美,是作家画家的天职,也是记者编辑的使命。只是作家、画家,给女人的是一种艺术创造的线条美、色彩美;而编辑、记者,给女人的是一种流动美、变化美、内在美。
西施三寸金莲,昭君出塞和番,贵妃霓裳舞曲,貂禅妩媚娇艳,这是作家笔下的艺术典型美。而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小小年纪,面对侵略者屠刀,面不改色心不跳;张海迪,身残志坚,发愤苦读,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坚韧不拔,顽强抗争——那是记者笔下活活鲜鲜的真实典型美。新闻的这类女性典型美,增一分则嫌多,减一分则嫌小,实实在在,原汁原味。
艺术美也罢,自然美也罢,发现它,挖掘它,弘扬它,为的是感召人,陶冶人,抒发美之悠思和情感。但,奇怪的是,在某种媚俗的思想倾向下,我们有些记者,不精心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去采挖时代女性的美,却嗜痂成癖,专注女人的“丑陋”。
且把小说搁在一边,随手翻阅每天过目的报纸,什么“三陪女”“卖淫女”“应召女郎”,什么“幼女13早做妈”“妙龄女生把身卖”,几乎满眼皆是。
此类奇闻、艳事不知多少真有其事,恐怕不少是写手们杜撰的“山海经”。当然,它可以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睛,然而过目之后,除了多点茶余饭后的谈笑,添些街头巷尾的饶舌,还有什么呢?
如果我们每天的版面,都是一个个夸大了的“蝼蚁之穴”,那么连缀千尺之堤,岂非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而从根本上说,这是完全不真实的,代表了非主流。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W(Wampum)钱财
新闻记者所寻寻觅觅的,是金钱社会中,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精神,真实的风姿。它包括柴米油盐酱醋酒,衣食住行穴玩游,牵涉经济、贸易、金融、税收等等,其范围不能说不广。总之,钱财关乎民生的大事,须臾不可分离。
然而,只见钱财不见人,一迷向钱看,这种不良倾向,在报纸上多少存在着,有时还很严重。如广东增城一颗荔枝拍卖55.5万元天价,闹遍了神州东西南北,大有将此珍闻庆贺党的生日之势!却忘了祖国西部开发之急,忘了亿万富翁身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弱势群体,忘了有关国际会议偷露——“我国国民收入的贫富差距,是目前世界上拉的最大的”。
第三个W(Wrongdoing)坏事
新闻离不开坏事?是的,但坏事只是新闻的一只眼睛,或是一个鼻孔。
正常的人,皆有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一只眼睛看到的是坏事,另一只眼睛看到的应是好事;一个鼻孔嗅到的是坏事,另一个鼻孔嗅到的应是好事。
天下万物,坏与好是相对立而存在,相扶持而发展的。坏,没有绝对的坏;好,没有绝对的好。
只可惜在光怪陆离的社会里,我们有的记者闭上了一只眼睛,塞住了一只鼻孔。他们开的那只眼睛,只看见偷窃、斗殴、车祸;他们通的那只鼻孔,只嗅到血腥、火药、瘟疫。
诚然,对于这类坏的,不管是突发事件,还是平常案例,公民皆有知情权,报纸有义务及时、准确地予以报道。但是,要注意度,要注意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的承受力。
对于“坏事”报道,还得把握“准确”的度。文汇报就曾批判过“势利眼新闻”:报道一堵墙倒下,砸伤3名民工,只用了几十字,而报道一位海外归来的博士生在深圳遭打,却花了半个版面。准确,既是思想水准,又是业务水准,文字上的表现,就在于描写和叙述上的详略。详者,须详在该详处;略者,须略在该略处。若详略不当,后果自知。
总之,报纸上的新闻,确确实实离不开Women(女人)、离不开Wampum(钱财)、离不开Wrongdoing(坏事),但更离不开记者的良善用心,为民厚德。“在美国,谋杀、抢劫、强奸,以及其它犯罪行为,永远是报纸的头版新闻”。在中国,恐怕永远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