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百脉泉西侧数百亩土地已拆迁完毕,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将在这里崛起。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华侨城绣源河文旅综合项目及章丘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已确定落户济南市章丘区,两个项目投资总额将分别达到500亿元和200亿元。章丘区将于9月29日与上述两个项目的投资方正式签约。随着两大项目的落地,章丘“文旅名城”的定位已经越来越清晰。章丘也将转身成为休闲目的地,推动济南形成多日旅游格局。
齐鲁晚报记者 蒋龙龙
两项目均是“世界级” 将打造知名旅游度假区
章丘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项目核心景区开发范围位于原章丘古城区百脉泉西侧,区域总面积约2970亩,其中核心建设区占地面积约978亩,东至百脉泉公园广场,西至眼明泉公园,南至汇泉路,北至龙泉路。
据了解,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200亿元。其中,投资65亿元建设核心部分“明水古城”。值得关注的是,项目规划设计方为乌镇、古北水镇景区总规划师、设计师——陈向宏团队。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闻通报会涉及的另一超级项目——华侨城绣源河文旅综合项目横跨绣源河两岸,南起济临高铁章丘南站,北至济青高铁章丘北站,南北约20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投资额达到500亿元。建设内容涵盖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文化体验、主题酒店、湿地公园、休闲商业、创意产业、宜居社区等诸多业态。
这两个项目不仅投资巨大,而且在功能定位上也非常“高大上”。华侨城项目将以世界级的城市滨水文化旅游度假区为功能定位,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区。明水古城将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为一体,具备独特性、高品质的国际一流旅游休闲度假综合目的地。
开发文旅项目 改变旅游发展格局
章丘不仅产业经济发达,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怎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怎么开发丰富的文旅资源?成为摆在撤市设区后章丘区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新考题。
撤市划区后,章丘区第一次党代会上,就明确提出了打造“文旅名城”发展定位。为此,章丘区还成立了国有独资的济南市章丘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与陈向宏团队合作组建成立章丘古城国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建设章丘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项目主体。
据济南市章丘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化雪介绍,章丘区之所以选择陈向宏团队,是从促进全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出发,更好地对章丘全域旅游进行统一开发策划,全面推动章丘古城旅游项目整体推进和分区规划定位。
为了更好地打造文旅名城,章丘区在绣源河片区打造时选择同华侨城合作,更是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随着山东大学主校区的落地,绣源河片区炙手可热。今年2月份,章丘今年首次土地拍卖,绣源河西侧楼面地价超4400元,成为房产开发商眼中的香饽饽。
章丘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曾有多家国内知名开发商主动同章丘区对接,提供相关的开发合作方案,这些方案距离绣源河片区的定位仍有较大差距。最终,章丘选择同打造文旅项目经验丰富的华侨城集团合作,规划将绣源河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城市滨水文化旅游度假区。
项目选择落地章丘 看重独特优势
只有好的环境和资源才能引来大项目落地。据王化雪介绍,陈向宏团队选择同章丘区合作,首先看重了章丘区独特的泉水、历史、文化资源。
章丘区被誉为济南的“小泉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章丘撤市设区后,融入济南主城区的步伐不断加快,成为章丘区新的区位优势。“在章丘区周围300公里范围内,共有9000万人口。而且随着济青高铁的通车,从北京到章丘只要1个半小时的时间,市场巨大。”章丘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也吸引了这两个项目选择落地。
章丘区委区政府的诚意和干事创业的精神也吸引了这两个项目落地。章丘区为了不断改善环境,今年取缔1549家小散乱污企业,多年的生态难题彻底解决。章丘区还投巨资建设引水补泉和泉水调蓄系统及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实现地下水丰富充盈、泉水持续喷涌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章丘区还实施城镇提升工程。山东大学主校区片区50万平方米的拆迁仅用时50天就完成,东西琅沟片区、白泉村30天完成拆迁。
旅游项目集聚效应显现 将引来更多游客
在这两大项目落地之前,章丘区已经有多个文化旅游项目开业,在章丘区已经形成初步的旅游项目集聚效应。据章丘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华侨城、明水古城项目的落地和野生动物世界等产品将形成旅游项目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章丘来。
据相关旅游专家介绍,怎么让游客在章丘过夜,形成多日游,让章丘从旅游过境地变成休闲目的地,一直是章丘旅游发展的难题。明水古城项目、华侨城项目建成后,能吸引游客在章丘过夜,将让章丘形成多日游的格局,引导“济南旅游向东看”。
这两个项目的落地不仅对章丘旅游是一大利好,也有利于推动济南形成多日游的旅游格局。如游客到了济南,在城区游览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景区后,可再去华侨城、明水古城游览多天。这样济南便可以形成多日游的格局,每天的旅游看点都会很充实。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 在回国前一晚的送行宴上,看着桌上的美食,徐啸灵光一闪:何不将异国的正宗美食搬到自己的家乡。谈及未来的打算,邓欣坦言“很迷茫”,当问及什么样的工作是她的理想工作时,邓欣告诉记者:“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详细]
今年5月份,在位于青岛李沧白泥地公园的海水稻研发基地,第一代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材料插秧,经过研发人员半年的精心护理,28日,终于在期盼中迎来了测产。“结合前期的调研和现场耐盐碱水稻材料的表现,专家组挑选了4个品种进行评测,首先检测灌溉用水的...[详细]
9月27日,记者从莱荣高铁项目启动工作动员会议上获悉,今年年底前,莱荣高铁将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报批工作,力争2018年上半年开工重点工程。[详细]
菏泽市郓城县潘渡镇任屯村,在村里大多数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的时候,“80后”小伙王瑞森却能弯下腰踏踏实实地务农,他打理着160余亩田地,种出了网红地瓜,带领着乡亲,走上了致富路。菏泽郓城小伙王瑞森和他种植的地瓜。[详细]
在外打拼多年的王瑞森发现,规模化的农产品种植是个好出路,创业一时没有好想法,不如干脆跟着叔叔种地瓜吧。今年3月,潘渡镇大力发展电商,“当时,镇上开办了电商免费培训班,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谁承想这开启了我的致富路。[详细]
自2015年菏泽启动返乡创业工作以来,通过政策扶持、搭建创业平台,各级各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截至目前,有7.5万名菏泽籍在外人士相继返乡创业就业,领办创办企业3.8万家,带动就业21.5万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