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line2.gif (11170 bytes)
  人事档案管理面临跳槽者弃档而去的挑战  
  2004-03-18 05:02:32
http://www.dzwww.com/xinwen/shandongxinwen/zbrb/200403180684.htm 

越来越多的跳槽者弃档而去,曾经必不可少的人事档案及其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受到来自现实的挑战——

  
  跳槽者:你不放人,我只有弃档

  28岁的张兆勤只用了一个上午时间就办完了辞职手续:“和老板说一声,财务结完账后下午就来济南了,就这么简单。”
  小张几年前从西部某重点大学毕业后,考到该省某事业单位工作,但不久便萌生去意,原单位扣住档案死活不放,几个月交涉未果。
  “你不放人,我只有弃档。”目前他在省城一家媒体工作,这已经是他第4份工作了。
  像小张这样的“弃档一族”绝非少数。记者从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目前存有流动人员个人档案10多万份,其中有超过10%的档案已经长期无人过问。
  有的则更多。淄博市临淄区人才服务中心代理的6000多份个人档案中,有接近一半长期不缴纳档案管理费,而且每年还要接纳几百份从各地高校打回的被毕业生遗弃的档案。
  据统计,在我省各级人才市场代管档案的单位有1·5万家,档案有40万份,其中长期无人过问的“沉睡档案”接近1/10。
  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有160万人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40万人达成流动意向。权威机构估测,在实现工作流动的人当中,近20%的人未携带人事档案。
  “老档案”正面临“新挑战”!

  企业:要不要档案无所谓

  究竟是哪些人将档案弃置了呢?在省人才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目前弃档的绝大多数是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再就是出国留学人员,少数为改制机关事业单位下海者。
  人事档案,作为记载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关系、生活经历等的重要资料,与个人一生息息相关,在职称评审、出国政审、工资调整、各类保险和组织关系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如此,为什么他们仍将档案弃置了呢?
  首先缘自部分民企、外企等单位对档案的漠视。“要不要档案无所谓。”济南一家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更重视所看中的人的实际工作素质和创新能力,档案里面的东西只能作为参考。有些单位就明确表示不接受档案。正在济南求职的湖南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小段告诉记者,目前大学毕业生到民企、外企工作的非常多,今年他们系里4个老乡,目前除了他之外都与南方一家电脑公司签约,但公司明确表示,档案关系全部由个人处理。
  单位不重视档案,有些大学毕业生也没拿档案当回事儿。好的将档案放到人才服务中心;有的则视档案为“包袱”,干脆不管不问,时间长了自己都不知道档案在哪儿。
  再次是档案功能的弱化。比如从前如果没有档案所在单位的证明,就不能办理结婚,现在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专家:老档案要有新内涵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不仅频频跳槽,而且动辄“连泥带根”拉走原公司人马;一些技术人员怀揣原公司机密作为投奔新主的筹码;毕业生虚报学习成绩和伪造各类证书……针对屡禁不绝的此类现象,有关专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赋予传统档案以新内涵。
  “不讲诚信的行为所以屡屡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人事档案在人才信息上的掌握不足。”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萍认为,传统人事档案记载了不少有用的内容,但人事档案不应只是身份证明,应当以其为基础建立一个信用信息数据库,成为权威的信息来源。否则,就难以形成对不守诚信行为的威慑机制,一些有劣迹的“胆大者”,此处东窗事发后还可能异地重操旧业。
  山东经济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经济学博士吴彬教授告诉记者,传统人事档案过于静态和笼统,通过它很难掌握人才在业绩以及诚信度方面的信息,因此应当尽快将其改为诚信档案或人才业绩档案。
  吴彬认为,档案中除了记载个人的全部信息资料之外,还应当通过权威专业认证机构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认证,并出具“个人业绩诚信报告”,内容包括学历诚信证明、职业诚信证明以及信誉诚信证明等,无论人才在任何地点和单位工作,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准确地添加个人信息资料,而用人单位也可向人才市场提请对应聘人才进行个人诚信认证,这样也能够使档案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实习生 崔乃霞

大众网-大众日报  


上一条:长途总站综管办乱收费:不信法纪治不了你
下一条:天津破暴力袭警案 一嫌犯系山东特大逃犯

关闭窗口     

鲁中在线山东新闻由大众网www.dzwww.com)供稿,
未经大众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