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马绍栋
石念军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沙井灌区属于此次旱情严重的典型地区。沙井灌区供水可达面积为46平方公里,共涉及5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灌区内8800多人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大河、小河两座水库。3月31日上午,记者从昆明市区出发前往该灌区探访。
在大河水库,记者看到水库蓄水量少得可怜。 “现在大河水库仅剩下26万立方米的水,而去年同期是90多万立方,靠这点水供应灌区8800多人和1.5万亩农田几乎是不可能的。”沙井灌区管理所所长郭雁飞介绍,大河水库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后来在1999年除险加固一次。“我们现在只能在山里到处堵水,然后通过泵站提水到管道向各村输送。”官渡区水务局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李志宏说。
在大河水库大坝下方的提水泵站处,记者看到,大坝的渗水被水泵提取到直径50cm的水管内,该水管直接铺到附近一座山的山顶。“这个就是我们输水用的主管道,平时就从水库里抽水,现在水位低也无法供应了,就通过收集山泉水,这样估计能撑到6月份雨季到来。”据郭雁飞介绍,跨越各个山头的输水管道原建于上世纪50年代,后经1998年大修,现在直径50cm的主管道已达13公里,直径20cm、10cm的支线管道近98公里。
“那边的管道和沟渠就是为了农田节水灌溉专门修建的,现在只有楞口村一个村子在使用这种模式。”郭雁飞指着山下农田里的供水管说道。据了解,楞口村由于靠近大河水库,且山泉水丰富,加之往年雨水丰沛,村民们灌溉向来是直接用大水漫灌,但灌区考虑节水和水资源综合调配,从2001年开始就对村里的农田进行节水改造。
如此庞大的水利管网为解决灌区用水提供了便利,但其巨额的维护保养费用也让当地政府头疼不已。“像我们灌区的这种水网维护费用现在每年只够一半,还有60万元的资金缺口。”郭雁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