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争当转方式调结构先锋

2010-09-13 17:03:00    作者:   来源:中国旅游报  

来自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的消息显示,盛夏,沿海开放大省山东迎来暑期旅游高峰。而更令人振奋的是,作为全省“调转先行军”,山东旅游业上半年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率先发力,快步推进,在“调转战役”中再次“冲锋在前”。

  中国网讯 来自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的消息显示,盛夏,沿海开放大省山东迎来暑期旅游高峰。

  如盛夏骄阳之火热,刚入7月的山东旅游市场再传捷报:根据山东省统计部门最新统计,2010 年上半年,山东省旅游业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 24.5% ,全年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3000亿元。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作为全省“调转先行军”,山东旅游业上半年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率先发力,快步推进,在“调转战役”中再次“冲锋在前”。

  旅游业:转调战役先行军

  深蕴千年历史文化的齐鲁大地,地广物博、山水豪迈。而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要求下,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产业结构,成为山东的一大课题。

  早在2009年4月,山东省委、 省政府出台的鲁发[2009]9 号文件和后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不谋而合: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可谓恰逢其时。刚刚落幕的山东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就全省的“调转战役”作出部署,旅游业担负重任。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指出:“努力使旅游业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

  事实上,近两年来,在全省上下的一致努力下,山东旅游业已经实现快速发展,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针对加快旅游业发展作出明确部署,为旅游业率先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山东省旅游局在旅游项目建设、品牌宣传、市场营销方面不懈努力,成效卓著;各地、各企业也都积极行动,为山东旅游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但从全省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服务业上定位模糊,在政策、资金、要素配套、领导力量配备等方面投入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业作为服务业龙头,在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对此,山东省旅游局不遗余力地通过政策引导、会议部署等方式,引导各市转变思想,抢抓全省转方式调结构重大机遇,针对自身情况,积极作为,切实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先行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

  旅游投资力促产业结构升级

  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指出: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根基的旅游项目建设,无疑是旅游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

  以2008 年山东省政府确定连续五年每年召开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为新起点,山东省旅游项目建设近几年可谓风生水起,已成山东旅游产业建设一大亮点。2008 年,全省旅游投资完成 600 亿元,去年完成 800 亿元。今年4 月份,山东省委、 省政府在泰安召开“ 观世博 游山东” 活动启动仪式暨系列旅游项目开业仪式,全省 37 个投资额过亿元的旅游大项目同时开业,集中展示了全省旅游大项目建设的部分成果。

  旅游项目建设带来产业结构变化。如泰山景区所在的泰安市,在经济增长模式上原本以工业为主导:2007年前,该市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79.9%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 15个百分点。而近一两年来,泰安市将旅游业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紧抓旅游做文章。按山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科学谋划,在配套提升、产业拓展上狠下工夫:通过《封禅大典》、泰山古镇、方特欢乐世界、花样年华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泰安旅游实现了由“泰山游”向“泰安城市游”的转变。 2009年,泰安市实现旅游收入 18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1% ,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 1.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3个百分点。

  “三冷三热”是困扰山东旅游多年的结构性难题,持续推进的项目建设也使这一难题开始初步得到破解。以青岛为例,近两年来,青岛下大力气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规划建设了天幕城、海泉湾温泉等不受天气、昼夜影响的室内景区,解决“夏天热、冬天冷”、“白天热、晚上冷”难题。青岛市还积极扶持城市北部的旅游业发展,在平度、莱西等地建设茶山、湿地、温泉等旅游项目,解决“南部热、北部冷”问题。

  济宁、淄博、烟台等资源优越的城市也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旅游大产业的架构,作出了积极努力。如济宁市的曲阜、汶上等市县纷纷引进旅游配套项目,发挥自身历史文化优势,提升文化旅游层次,拓展旅游产业链条。

  战略新支柱引领“后发”城市产业转身

  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实现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华丽“转身”,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旅游路径。在山东省旅游局的引导和推动下,山东省多个城市正在这一路径上阔步前进。

  很多人的记忆中,枣庄是一座黑色“煤城”;而现在的枣庄,城乡间绿意葱茏,一辆辆旅游大巴穿梭忙碌,“煤城”变身“旅游城”。

  当探明煤炭地下储备量只够开采 20-30年时,枣庄的发展到了“拐点”。但新兴支柱产业培育什么,走怎样的道路?在山东省旅游局努力引导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背景下,枣庄市瞄准了最具朝阳气息、最“绿色”的产业——旅游业。在统筹整合全市资源的基础上,枣庄市形成了全民共建旅游城的发展局面。今年一季度,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 26.5% ,旅游相关投资同比增长 68% ,带动三产投资增幅高出二产投资增幅 43.4 个百分点。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达到 10 万人,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火爆。

  “旅游新兵”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无疑具有后发优势,发挥好这种后发优势,旅游业一样能成为城市转型的引领和支柱。

  和枣庄类似,莱芜是一座“钢城”,旅游业发展曾经零零散散。近一两年,该市开始整合自身特色资源,大力推广乡村游。同时,积极发展航空等高端旅游项目,努力将城市形象由“钢城”向“航空旅游城”转变。

  临沂的沂水,曾经是掩映大山之间的一个边缘小县,农业几乎是这个县城产业结构的全部。但面对眼前秀丽的青山绿水,沂水创造了“靠山吃山”的新版本:他们通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做活了山水文章。通过旅游业的带动,第三产业渐渐成为这个小城的另一产业支柱。

  聊城、德州也都积极发挥自身“后发优势”。聊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建设了温泉、高尔夫等高端旅游项目,顺应高端旅游的“倒逼”效应,实现高端旅游对中低端旅游要素的带动;德州围绕运河故道做“水文章”,依托太阳能产业发展低碳游等,都取得良好效果。

  “调转先锋”上演“加速度”

  泰安、济宁、青岛、淄博,资源型城市拓展“大旅游”;枣庄、莱芜、聊城、德州,转型城市挺起“新旅游”。它们分别代表不同城市的转型之路,而共同表现的是:旅游业在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更加重要的是,经过前期的铺垫,山东省旅游业作为“ 调转先锋” 正在上演“ 加速度”——

  —全省旅游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今年全省有望完成旅游投资 1000 亿元。旺盛的投资支持下,旅游业在山东省整体产业结构中作用越来越突出,2009年山东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7.25% 、 服务业增加值的21.7% ;今年,山东全省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3000 亿元,这将引领服务业成为山东省整体产业结构中越来越重的板块。

  区域旅游产业正在进行自觉的差异发展和整合升级。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时代迈进,邮轮、高尔夫、葡萄酒庄等高端旅游已经破题;东营、潍坊、滨州等市,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在高水平规划的基础上,开建了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项目以及高A 级旅游项目;济南、济宁、淄博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老牌旅游城市,萌动着文化旅游业新一轮的升级发展;临沂、 日照、莱芜等资源特色鲜明的城市,也都围绕自身实际,将红色旅游、海上运动休闲、乡村游产品等做成了带边城市特色的精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将刚刚落幕的山东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主题概括为两句话:一是服务业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二是旅游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

  他表示:“下一步,我们要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以坐不住、等不起、停不下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率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行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先行产业建设上来,以实际行动推动和实现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马震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