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专题汇总 > 2011春运 > 分析评论

把买不上票的气都撒向铁路未必公平

2011-01-21 11:05:00    作者:张金岭   来源:齐鲁晚报  

  为“半城市化”承担痛苦的,正是千千万万正奔波在旅途中的农民工和他们的老婆孩子们,一到春节他们就不得不千军万马赶回农村老家———这正是春运的主要压力所在,这个压力不是铁路运输部门能够独自承担的,尽管他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本报评论员 张金岭

  春运大幕刚一拉开,一条和春运有关的新闻就引起关注:在浙江金华市打工的陈伟伟因在金华火车西站买不到回河南老家的火车票,一气之下,脱光衣服在售票大厅内裸奔,然后又到站长室脱衣裸奔,要求分管列车运行的副站长给个说法。

  在春运紧张进行的时候,这条新闻释放的无疑是人们对春运的不满意。前几天,围绕着铁道部一位官员关于2015年解决铁路客运“一票难求”的言论,媒体上就有过诸多对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批评之声。

  其实,过多地指责铁路部门未必公平,因为春运面临的压力,表面上是个运输能力问题,背景却是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的“半市民化”问题:虽然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但农民工却不得不继续那种城乡两栖的生活。铁路部门无法破解这个难题,但却必须直接面对这个难题带来的压力。

  中国的城市化率,表面上每年都在提高,过去30年以及最近10年,城市人口比例每年提高3.2%。表面上看,好像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很快,成就巨大,但是,我们的城市化率是按常住人口统计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6.6%,其实,这个比例的人口,是指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无论被统计者的户口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眼下中国有1.5亿跨区域流动的农民工,他们被统计为城镇居民,但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户籍人口相同的社会保障,比如在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医疗保障等其他公共服务方面,并未获得与城市户籍人口均等的权利,尽管他们为所在城市的GDP增长流了汗出了力。为“半城市化”承担痛苦的,正是千千万万正奔波在旅途中的农民工和他们的老婆孩子们,一到春节他们就不得不千军万马赶回农村老家———这正是春运的主要压力所在,这个压力不是铁路运输部门能够独自承担的,尽管他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关于城市化,中央的政策已经描绘得很清楚,城市化的本质,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的主体,首先应该是已经在城镇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外来农民工。但城市化却面临着巨大的利益障碍,一些地方更愿意把城市化理解成把城市建得更豪华,对于外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却不愿多谈,理由很简单,为外来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埋单,势必降低现有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这是外来农民工集中的地区政府尤其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比如日前正在参加北京市两会的潘石屹在微博上说,两会上有好几位代表都说,外地人抢了北京的资源,公交、医疗、教育、土地、水等等。这种排斥外地人的声音,竟然成了地方人代会上的主流声音,可见城市化进程中利益障碍有多大。

  “十二五”期间,每年仍将有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如果这些进入城市的人,仍然像过去一样无法真正成为市民,那么将来以后日积月累,春运的压力不会越来越小,反而会越来越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在一些大城市在小学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宁愿把城市里好学校的班额缩减搞小班化的教学,也不愿让农民工的子女多分享一点优质教育资源;更令人不解的是,现在一些城市不是适应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利用城市提供公共服务的低成本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而是设置重重障碍,实行比美国绿卡还要严格的准入政策,这事实上是在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行到今天,我们应该清楚的一点是,不触动现有利益格局,便没有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动力。不消除农民工的“半市民化”状态,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破解春运难题,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根本上破解春运的压力,就必须直面中国的“半城市化”问题,让外来农民工把城市真正当成自己的家,而不仅仅是“干活挣钱”的地方。

  每年到了春运的时候,社会上都有对铁路部门不满的声音,比如服务不周到啦、运力不足啦等等,这些问题肯定都存在,但是要知道,铁路部门其实根本无法凭一己之力彻底缓解春运压力,因为这个压力不是铁路运力问题,而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难题。如果能从这个角度理解,面对春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我们就能心平气和一点,就不会把对春运的不满都指向铁路部门,而会对进一步加快改革,寻找城市化的动力源多一些期待。

王晓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