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3 09:19:00 我要评论
佚名 来源: 东夷文化网灿烂的中华文化孕育古老的中华民族,古老的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原动力,就是古人类创造的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华文明史;而维系中华民族之魂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之一的舜文化,是在经历了东夷文化的洗礼逐渐发展起来的。
《孟子·离篓下》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舜帝亲率东夷人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制陶业。由于舜品德高尚,治理有方,东夷族人口激增,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不但出现了城邑,创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而且完善了原始的天文历法,创造了以《大韶》为代表的音乐文化,灿烂而文明的舜文化由此诞生。
东夷民族的渊源,据现在所知的考古资料,已可上推到大约与北京猿人同时的沂源猿人。考古发掘越来越证实,东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在鲁中泰沂山区,迄今所见沂源猿人化石及其后继者的旧石器遗址,几乎全都集中在泰沂山脉中段。此后在长达几十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东夷人”逐渐由山岭移居平地,下至距今3—1万年前后,已出土的细石器遗址成群分布在沂、沭河两岸的平原、台地和低山丘陵谷地上,从两河上源一直延伸至苏北。
中国大陆东部,从东岳泰山周围到东海沿岸的这块土地上,自古便有人类生息繁衍。如果不计阶段性的群体构成差异,权且按习惯上的上古族系称谓浑言之,这些古人类可统称之为东夷。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亦即大家习称的东夷文化或海岱文化。
据考古发现,东夷民族的新石器文化大约指的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3个前后相连的阶段。从距今约8000年后李文化和距今7000多年的北辛文化开始,东夷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东夷文化传统。
北辛文化时期,原始农耕已有所发展,磨制石器日趋精细;而村落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建筑表明,这时东夷人早已走向定居生活。继起的大汶口文化(约自距今6500年至4500年前后),是东夷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发展阶段;特别是它的中后期,在总体的成熟程度上,不少学者认为超过中原仰韶文化。除了与各地同时代文化所共有的一些特征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制作是格外高明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鸟造型的袋形三足器棗陶,这种器物一向被认为是东方文化的“标准化石”。它的主要用途不是炊煮,而是被作为祭器使用,把它与黑陶高柄杯(一般认为是酒器)等组合起来看,可以窥见东夷民族以宗教祭祀为核心的礼乐文化之早熟。大汶口人的玉器制作、雕刻和雕塑艺术也是相当发达的,以之与制陶业等汇总考察,可以形象地再现当时东夷民族社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龟甲的出土,反映出东部地区起源久远的占卜之风。方形或长方形房屋的建筑形式大致定型,不仅有众多的村落遗址,而且还出现了成批的大规模聚落中心,近年还在鲁西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城。另有十几例陶器符号出土,它们的结体极似后来甲骨文、金文的构造,被认为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汉字萌芽形态。这些都表明到大汶口文化时期,文明因素已积累甚厚。下及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区内单元文化的进一步组合日趋显赫,迄今在鲁西和鲁北已发现的多组古城池遗址可以说明这一点。这时东夷民族的陶器制作,以精美的“蛋壳陶”(一种薄如蛋壳、通体内外黑亮如漆、质地极纯的黑陶高柄杯)著称,陶亦发展出多种极具艺术美感的新形式。玉器制作有专门的作坊,占卜龟甲开始钻灼。文字发展的线索尚须进一步追寻,已公布的丁公陶文看上去相当草率而成熟,是否即是东夷龙山文字,目前还有争议。小型铜件也屡有出土,但尚未见到铜容器。种种因素表明,到龙山文化时期,古老的氏族制度将接近它历程的终点,文明社会的曙光已灿然可见。
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靠他们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发明了冶铜术、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昌乐骨刻文字;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
舜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代表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部落联盟的体制在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受农耕之益,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了。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走出了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小社会,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个人与社会成员之间,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都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都需要有一种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使社会稳定,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舜帝在自己的一生中,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过程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舜文化是舜帝身体力行创造的。在家庭中,作为人子和人兄,尽管受到父亲、后母、弟弟三番五次的虐待和陷害,却丝毫没有改变他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弟弟的友爱。舜帝以德报怨去感化,使他们不致于作奸犯科,维护了家庭的团结和气。在社会生活中,舜努力示范,耕于历山,则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致使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都能以他为榜样把丰盛的渔场让给别人;陶河滨以及作器于寿丘,他恪守职业道德;经商于负夏,则是以诚相待,不以获利为唯一目的;管理经营国家,他以“德”治理,“无为而治”。所以说,舜帝一生的社会行为,就是对舜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过程。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疏理儒家的传授关系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对于舜文化内涵的认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局限于“伦理道德”方面。这可能与人们对“舜孝感动天”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对其他事迹知之较少的缘故。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舜文化实际上是道德文化的一个大集合,它包含了中华传统道德的各个方面。主要可以概括如下:
伦理道德。在家庭之中讲究伦理道德,舜无疑是教化后世的典范。相传,舜的生母早逝,其父瞽叟娶后母生了弟弟象,父亲及后母和弟弟不讲道德,屡次想杀害舜,均被舜巧妙脱逃。面对父亲、后母及弟弟的不仁不义,舜却始终以人子之礼孝事父母,友爱弟弟,其孝行感动了苍天,最终感化了父母。舜也因此被列为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之首。除个人讲究孝行外,舜履帝位后,还命契作司徙,“敬敷五教”,在天下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教的五常教育,不但在当时影响了百姓创造家庭和睦的生活,而且这一家庭伦理道德标准至今仍被人们推崇。
社会道德。舜为平民期间,在社会生活中,一直身体力行去创造和推行良好的社会公德。这也是他赢得尊敬,名声远播,终被举荐于尧的重要原因。耕于历山时,他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时,把丰盛的渔场让给他人。他的行动也影响了周围的群众,大家都愿与他为邻,同村而居,所到之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乐于助人”精神的初始。
职业道德。舜年轻时从事过多种职业,除从事农耕、渔猎以外,还从事过手工业生产,经过商。在这段生涯中,他极力推行优良的职业道德。无论“陶于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还是“灰于常阳”,他都坚持以诚信至上,讲究职业道德。对待商品生产和经营,他用心研究和改进,制作出了精美的产品;经商时,童叟无欺,绝不惟利是图。他的行为影响和带动了同行业者,很好地树立了行业形象。时至今日,人们还习惯上把龙山文化时代的陶器称为“舜陶”,就足以表明他在改进制陶工艺上面所做出的贡献。
政治道德。舜继位执政后,非常讲究施政道德,是一个政绩突出的上古明君。其清明的政治道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对待用人上,“举八恺、用八元”,“流逐四凶”,举贤任能,唯才是用;在对待问题决策上,“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妄人。”明辨是非,广开言路;在对待民族问题上,“舞干戚于三苗”,以道德和高尚的音乐艺术去感化、教化三苗民族“弃恶从善”,重大局,识大体,宽宥有度;在对待接班人选上,以“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政治道德,慎重选定被自己诛杀的鲧的儿子禹,心怀天下,赏罚分明。正是因为舜的清明政治,才使天下实现了“九族亲睦”、“合和万帮”、社会安定、民族团结。
以舜的实践为代表的舜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但为后来国家的建立和管理奠定了思想基础,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着精神凝聚作用,而且它还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最为深远的学说,其许多主张就来自于舜文化。如,孔子聆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而韶乐正是舜乐。孔子很推崇尧舜,儒家讲求的孝道即源于尧舜。孟子坚持的“性善说”,也与尧舜之道关系密切。几千年来,人们说孝行而必然首推舜,以舜为孝道楷模,其影响力何其巨大!
综上所述,舜文化是中国学脉之源,是人性论之根脉,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是儒家本体论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一批国家精英。由此可见,舜文化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本,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块永放光芒的丰碑。
今天,我们提倡开展对舜文化的研究,将其与正在进行的先进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对于净化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提升社会道德规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