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5 17:28: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 |||
孩子呱呱坠地,象征着一个生命的诞生。但是十月怀胎的日子里,这个生命已经存在了,城市亦然。120年的青岛,如今已经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荣。青岛建置前是怎样的景象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顾那段老青岛村落的生活片段。 >>>生活 曾经一日两餐,玉米饼子是主食 据《胶澳志》记载:“本省住户每日二餐,早餐十点,晚餐四点。”从中可以看出,青岛地区的两餐制的形成,是随着人们的需要而定的。早饭一般为小米稀饭或高粱面、玉米面稀饭,配以玉米饼子、地瓜、地瓜干等。晚饭大多喝玉米面粥,俗称“粘粥”也叫“糊涂”。日常食品玉米饼子是过去青岛人的主食,人们习惯叫“苞米饼子”,是用玉米面加水做成,有煳饼子、蒸饼子和菜饼子等多种。菜饼子是用玉米面加野菜或青菜叶子上锅蒸熟,是老青岛人度过荒年时的主食。 老青岛还有一种主食是饽饽,也叫“馒头”,每到逢年过节、祭祖供神和亲友之间礼仪往来,都需要饽饽,花样也很多,其中枣饽饽是在饽饽顶端做上5个枣鼻子,嵌上红枣蒸熟,作供品用。在祭海时,渔妇们还做鱼、虾、蟹、贝、花卉或鸡、燕等动植物面塑,形象逼真,造型美观,使人乐于观赏,不忍心吃掉。饺子在老青岛被称为“股扎”,是青岛人最爱吃的一种食品。老青岛人大多以渔民为主,长年漂泊在海上,出海回到家里代表一种平安,所以妇女们便将饺子称为“顾家”,希望自己的男人能够多顾家、早回家,由于发音原因,“顾家”慢慢地被叫做“股扎”了。到了清末,随着商贸的发展,青岛地区各村落逐渐都通行一日三餐,早饭称“朝饭”,午饭称“晌饭”,晚饭称“夜饭”。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