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1专题汇总 > 青岛1891 > 原点

建兵营、修炮台却未抵住德军侵占

2011-06-15 17:35: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1891年6月14日,大清帝国决定在胶澳设防,后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驻守青岛村一带,总兵衙门设在现市人民会堂址,形成了胶州湾的主要防区。章高元是一个与青岛城市史密切相关的将军,一个关系青岛未来走向的关键性人物。
384×600
 

    1891年6月14日,大清帝国决定在胶澳设防,后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驻守青岛村一带,总兵衙门设在现市人民会堂址,形成了胶州湾的主要防区。章高元是一个与青岛城市史密切相关的将军,一个关系青岛未来走向的关键性人物。百年风云,沧桑巨变,章高元的历史面目渐渐模糊不清,记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采访了相关专家,试图勾勒在历史迷津中章高元的画像,他的荣耀与耻辱,他的开创与遗憾,镶嵌进这个城市的年轮之中。我们对章高元的认知与评价,其实是重温青岛建置前后的历史,对章高元所处历史困境的感受与体验,是当下对历史的一种呼应。

    >>>移防胶澳

    章高元筑起栈桥铁码头

    作为淮军的猛将,章高元颇受李鸿章的青睐。李鸿章不仅力荐章高元赴胶澳创建其北洋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亲自指导择定基址、兴修炮台。

    1892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奉命率广武前营、中营军队移防胶州湾后,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总兵衙门,筑起了兵营,在前海修造了一座铁码头(现在的栈桥前身),唯炮台建设受经费短缺的困扰,进展缓慢。原计划在青岛山、坦岛、团岛各建炮台一座,但直到1894年李鸿章赴胶州湾察勘设防时,只有青岛山与团岛的炮台建成,且“尚嫌单薄”。故又奏请在团岛“添筑炮台一座,分置二十四生特长钢炮三尊,十二生特长快炮两尊,均用新式磨盘架,四面环击”。然而,直到德军侵占胶州湾时,这座炮台也只建了一半。

    关于章高元驻防胶澳的详情,《胶澳志·沿革志·历代设治沿革》云:“乃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兵四营移驻胶澳,高元建衙门于青岛村天后宫侧,即俗呼老衙门者也。又相地于青岛山及团岛(旧名泥洼村),筑土垒设炮台,置骧武、广武、炮兵等营。相传今之鱼山路日本中学,即炮兵营故址。警察厅即骧武营故址。车站前第五公园乃广武营故址也。又用旅顺船厂铁材筑南海栈桥,以便军旅起卸;后经德人续修以迄于今。”

    胶澳驻防以后,俄国军舰曾来过冬,清政府愈发重视此地的海防,除了铁码头,在此进行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

    1893年,清政府展设山东省沿海军讯电线,在杨家村(今台东邮电局一带)设有线电报房供驻军使用。

    1897年2月13日清政府批准,在山东胶州海口建设船坞,屯扎兵轮,以资扼守,杜绝外人觊觎。

    1893年2月20日由海关兼办的大清帝国邮政成立 ,东海关邮政改为大清邮政烟台总局,由东海关税务司兼邮政司,并在青岛设邮局。

    胶澳设防后,随着海防基础设施的完善,当时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道路的开通 、码头的兴建、通讯的便利等,使商业、运输业迅速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形成了商贾云集,货栈相连的繁荣景象。青岛小渔村成为颇具规模的市镇。

    >>>舆论压力

    章高元的历史宿命

    1897年11月14日那一天,章高元犯了致命的错误:对德军前来防范不足,致使德军轻易登陆;登陆后,认为德军借地操练,德舰队停泊几天就走,轻信德军谎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章高元即使想血战守卫,亦不可能,因为武器弹药、要害地形被德军完全控制。他最初并没有按照德军的要求将军队退到女姑口、崂山以外,先是退到四方村,然后又退到沧口。章高元向山东巡抚李秉衡密电,要求大炮枪支、炮弹子弹的支援,打算和德军血战。但是,迫于德军的装备,清政府已经在甲午海战中被打怕了,不想和德国开战。因为战事一开,无疑是割地赔款的苦果。

    章高元四方和沧口驻军,多次被德军逼迫,撤出青岛。11月25日,章高元被挟,前往德军兵营谈判,遭德军扣押。被扣押后,章高元要求见德军司令迪特里希,斥骂德军耍阴谋诡计,玷污军人形象,德军侵占青岛胜之不武。迪特里希被戳到痛处,无以回答。有德国军官军和章高元争论,章义正词严指出德国在没有开战的情况下侵占青岛非法,愿在开战的状态下决一死战。章继以怒骂,屡欲投海,均被德军拦住。

    青岛文史爱好者金鹏在上海图书馆复印了《章鼎臣军门节略》,对章高元面对德兵的抵抗表现做了详细描写:“德兵由青岛登岸,章军与遇将接仗。诏不许轻开兵衅,章军不敢动,而德兵益骄横。镇军单骑赴德营,欲折以理,德将惭不面,使偏裨露刃威吓,令退兵,镇军大笑谓曰:‘我百战身余,岂畏死哉?畏死不来也。’德将欲止之,镇军拔佩刀自刎,不得,欲蹈海,又不得……”

    12月3日,章高元被放回军营。12月17日,章高元奉令完全撤离胶澳,退守烟台。在离开青岛的土地时,章高元回望青岛青山,不知在有生之年还能否回到这片土地,心中一阵悲痛,不觉泫然。以这样一种不光彩的方式离开驻防地,无疑是章高元内心难以弥补的创伤。高元“屡请一战,卒未由达,振跃叱咤,无可发抒,两耳由是失聪”,遂称疾去职。

    失去胶州湾 ,清政府虽然没有对章高元做出处罚,仍然任用,但自此以后,基本上标志着章高元戎马生涯的终结。1900年令署天津镇,后转重庆镇,以病辞免,蛰居南京。1913年,渐渐被人遗忘的章高元在上海病逝。

    ■历史评说

    是非成败身后评

    章高元一生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对外国入侵者作战,尤为骁勇。早有“章疯子”之称,曾自云:“我章迂子岂畏死者乎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战斗中“视弹子如无物”的将军,在1897年胶州湾事件中,致使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青岛。历史对他开了一个玩笑,这也成为他的奇耻大辱,至死心头大恨无法平息。

    1897年11月1日,德军在胶州湾登陆时,章高元正在打麻将的演绎见诸野史记载。好在这一切,章高元已不能看到。他只留给这个世界一个巨大的遗憾,再也无法对这个世界辩解。

    是英雄,还是逃兵?近年来,史学界对章高元的评价趋于冷静、客观。轻轻拂去一个世纪的烟云,“作为胶澳总兵,在朝廷‘不许轻开兵衅’的诏令下,表现视死如归、心忧国事,是可歌可泣的。”

    《青岛市志·人物志·章高元》载:“他为官廉洁,急公好义。时人称:‘所得官俸皆以豢养战士,不可亿计。有余则在所辖地方修治河渠道路,因治军四五十年,他人往往拥资百万,而公竟一钱莫名。廉洁寡欲,尤有古将风。’”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这是形容封建社会官员的极品,即使在任何时代,也是很理想的状态。在晚清乱世,一个总兵能做到如此——既不爱钱,也不怕死——我们还能苛责他吗?

    本版撰文/记者 刘宜庆

    ■章高元其人

    勇猛鏖战 战功显赫

    章高元的戎马生涯是从淮军开始,他是淮军将领的后起之秀。他的升迁,离不开李鸿章的青睐。

    章高元(1843-1912年),字鼎臣,安徽合肥西乡人。

    1884年,法军入侵中国台湾,章高元随刘铭传渡海守台,“平日认真操练,临敌尤能奋不顾身”。此时法军已占领基隆,章高元基于爱国热情,誓死请战,随即率所部“乘夜蹈入法兵垒,短兵肉搏,锋利不可当,法兵多死”。在沪尾(今淡水)之役中,章高元率部誓死拼战,获大捷。基隆之战,是章高元彪炳史册的战役。作战之前,章高元慷慨激昂地鼓舞士气:“国土失陷,吾将兵者之耻也。今与诸君约,吾今夜必复基隆;若及明而不复者,吾宁自刎,不与诸君相见矣。”章高元部战斗力顽强,一是源于章高元作战视死如归,身先士卒。基隆之战中,章高元冒枪林弹雨冲锋 ,他的帽檐被炮弹击去一半,左耳受炮震失聪。“然是时袒臂大呼而进,不用枪炮,挺短刃直斫法兵,法兵大败,死者二千余,折其兵官二人,余众凫水逃入法舰,法舰亦于夜中引去。”二是章高元军纪严明,奖罚分明,更重要的是章高元不爱财,有钱财分给官兵,此举深入军心。

    1887年,章高元任山东登州镇总兵。1892年 ,章高元率领广武前营、中营军队移防胶澳。后在山东巡抚福润多次力请之下,嵩武两营才终于到位。在胶澳驻防期间,甲午战争爆发,章高元率领部队参加盖平之战。甲午战争结束后,章高元回驻青岛。

见习编辑张艳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