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梁士兴 济南报道
山东将富民与强省同步推进。
2011年,“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12日,省长姜大明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下称“纲要说明”)中,山东也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民生优先理念、绿色发展模式和对现代产业体系的系统阐述,都是第一次出现。”12日下午,省政协委员、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卫国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是科学发展主题和转方式、调结构主线根据山东省情的最富有创造性的结合。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张卫国是山东“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咨询专家之一,从前期调研到纲要草案的起草、制定、修改、完成,张卫国都全程参与,并担任一课题组组长。
张卫国用4句话概括“十二五”规划的亮点:富民强省目标,现代产业体系,创造发展空间,两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省区与文化软实力。
在“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山东提出,“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将‘富民’放在第一位,将更加注重民生。”张卫国说,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期间,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004.5亿元,2010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1%。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趋于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而在“十二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
报告中明确提出,“只要我们把富民和强省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就一定能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在山东发展的现阶段能够作出这样的承诺,很不简单,这也显示出山东对民生的重视程度。”张卫国表示,富民强省的另外一层意思则是,强省要提速。大而不强主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结构问题。
依托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张卫国认为最具有时代概括力的就是“建构现代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包含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之所以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张卫国分析,这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倒逼机制有关。山东是中国的缩影,产业结构与全国很相似。山东不仅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而且服务业发展后劲很大。“作为具有率先实现现代化条件的省份,山东必须有魄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首先就要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
纲要说明提到,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0%。
农业做优方面,张卫国认为要实现从一般商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再到产权经营的巨变。至于工业做强,一方面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开拓新的新兴产业。此外也要注意到,“对山东乃至全国来说,山东工业已经够大了,由大变强就要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子。”
张卫国认为,“现阶段应首先将服务业做大,还不能说将服务业做强,因为山东的高端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好,所以应先做大后做强,把服务业发展链条拉长,同时发展新型服务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8∶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首提绿色发展模式
“十二五”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张卫国用“创造发展空间”来形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详细阐述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举措。
实际上,山东不仅靠两个国家战略,同时提出了加快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加快省会济南建设,提高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鲁南经济带建设等。“推进枣庄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继续扶持菏泽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张卫国表示,这也是过去没有提到的。
他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区域发展空间的表述,对山东来说更多的是空间的增值和生态的增值。区域经济将会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一旦引入高端的人才和产业,对周边区域都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区域发展,张卫国认为要“向高端要价值,向绿色要价值。绿色增长将有巨大的可持续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绿色发展模式要基本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生态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