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2010-08-03 18:37:00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重点抓好的四项工作。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文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基本形势和主要任务后作出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于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新华社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重点抓好的四项工作。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文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基本形势和主要任务后作出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于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而深远。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项重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加快、一个加强”,即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三个加快”是从改革对发展的推动作用角度论述的,强调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刻揭示了当前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个加强”是从文化建设所要把握的政治方向角度论述的,强调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科学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四项重点工作既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必须统筹安排,全面推进。

    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就是要把改革着力点放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上,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尽快使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更加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尽快形成一批跨行业经营、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要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突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使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让文化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翼齐飞”协调发展,其中文化事业以公益性为基本特征,根本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方式,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实体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尽快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精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有序进入,尽快建成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加快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步伐,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努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同时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既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又积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就是要坚持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导作用,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要通过制度规范、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等,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者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突出文化产品“以文化人”的功能,着眼群众需求,以人民群众火热的劳动创造活动为中心进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不断创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牢牢抓住工作重点,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文化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余梁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