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4 09:37:00 我要评论
彭卫 来源: 新华军事两人双手紧握,百感交集(陈燕庭(左)、马吉鹏(右))
67年前,为了抵御日寇,韶关翁源籍青年陈燕庭和马吉鹏一同加入中国远征军。67年后,曾经的战友再度重逢。回首人生,两位耄耋老人泪眼相看、百感交集。
1943年,在缅甸与日寇浴血奋战的中国远征军损失惨重,需要补充兵源。这次招兵十分强调文化程度,高小程度的马吉鹏和正在读高中的陈燕庭被选中。
“我还记得,是1943年3月,我们一千多新兵汇集在韶关火车站广场,国民党省主席李汉魂亲自给我们鼓劲”,陈燕庭告诉记者:“我们坐火车从韶关出省境,然后到湖南、广西、贵州。在这二三十天里,逃的逃、病的病、死的死,我们翁源来的136个新兵,最后只有十多人到了昆明。”
到昆明没多久,盟军开始挑选兵员。体检合格的,背后盖个蓝印“OK”,表示通过了;而许多瘦小的新兵,却被盖上“NO”,表示不合格。个子高大的陈燕庭背上被盖了“OK”荣幸入选,而马吉鹏则留在了国内。当晚,两位老乡握手话别,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第二天,陈燕庭坐美军运输机,越过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来到印度,进入伞兵集训队。可是,由于有高血压,最后只得转行当了汽车兵,被分到新六军22师小车班开车。在国内的马吉鹏被安排到第五军军部警卫营当兵。
抗战结束后,马吉鹏所在的第五军和陈燕庭所在的新六军都被调到了东北。1946年,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这时,随部队起义的马吉鹏成为解放军的一位班长;在新六军当司机的陈燕庭,却被困于城内。
“我们184师的师长潘朔端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他见时机成熟,就率兵起义,我被编到东北民主联军三纵队七师十九团二营五连,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马吉鹏告诉记者,“后来,我又被编入四十军,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前五次战役。我军先后与美军陆军第一师、骑一师、英联邦师、土耳其旅等敌军进行了600多次战斗。”
就在国民党军队一再溃败之时,陈燕庭萌发了“打内战不如回家耕田”的想法。于是,他借故请假,回到了翁源老家。
1953年7月,第四十军凯旋归国,马吉鹏复员回到家乡参加经济建设。先后当过村长、乡长,人民公社社长以及省劳模。而陈燕庭却饱受冲击。几十年来,他坐过牢、游过街、受过批斗,直到改革开放才被平反。“政府对中国远征军给予了公正评价,更使我感到祖国的政治文明。”陈燕庭告诉记者。
今年“八一”建军节之际,经过当地党委、政府的牵线,分手67年的陈燕庭和马吉鹏终于在翁源江尾镇松塘村再度聚首,此时马吉鹏已经86岁,陈燕庭更是90岁高龄。“做梦也没想到……”两双青筋暴突的手紧紧相握。(羊城晚报记者 彭卫 通讯员 李迅 摄影报道)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