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0 15:26: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薛美英,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用一颗善良的心,倡导了一种美好和谐的社会风尚,用一种朴实的情怀,将二千年前圣贤们的孝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常人看来,女人就该是守妇道、主家务、相夫教子,而早在1988年,刚刚三十岁出头的临淄区朱台镇南高村妇女薛美英却萌生了办企业的念头。世俗的偏见中,怀疑甚至反对声中,薛美英与丈夫李东四变卖了所有可卖的家产,用总共5万元钱创建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塑编包装袋加工厂。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薛美英的心中有个信念:“事在人为,业在人创,路在人走,只要有信心,钢梁磨成针。”
缺资金、少经验,薛美英夫妇的创业之路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而成功的喜悦还遥不可及,不幸却已早早降临。1989年,丈夫李东四的二嫂撒手人寰,二哥患上严重脑疾丧失了劳动能力,留下两个9岁、11岁的侄子无人抚养。当时还时常为几百元货款彻夜难眠的薛美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敞开博大的胸怀,向二哥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作为婶婶,她把两个侄子接来家中,和自己的一对儿女一起抚养。之后又把脑疾的二哥接到家中,精心照料。从此以后,儿女吃啥穿啥,侄子就吃啥穿啥,上学、结婚、工作,作为婶婶的薛美英做了一个合格母亲该做的一切。
在临淄,一提起薛美英的爱心之举,许多人如数家珍,一件件感人事迹已被传为佳话。叔伯公公家一位堂哥家庭困难,三十四、五岁了还没能娶上媳妇。薛美英主动出资给堂哥盖了房子,四处说媒给堂哥娶了亲。还让堂哥一家在厂里吃住,给安排了工作,每月按时发着近千元的工资。2005年,丈夫大嫂和大嫂家孙子先后重病,薛美英出钱出物,独自挑起了经营企业的重任,让丈夫李东四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程照顾大嫂一家。每当说起这些往事,朴实的大嫂一脸感慨:“没别的,这个弟妹心眼太好。”
外人羡慕薛美英的成功,说她是女强人,耿直爽快,处事果断,有男人般坚强的品质。可薛美英的家人都知道,她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坚强的外表下是颗敏感的心。朱台镇南高村村西厂区几间平房里,薛美英先后亲手操办了两个侄子的婚事。大侄子和媳妇亲手送上一件毛衣,感谢养育之恩,小侄子媳妇一声“妈”,叫得她肝肠寸断,热泪盈眶。2006年,脑疾的二哥再次入院,在薛美英夫妇精心照料四个多月后,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离世前,二哥老泪纵横,喃喃地告诉薛美英夫妇,“孩子们多亏了你,以后让他们孝顺你,他们就是你的亲儿子”。多年来,大侄子一家过年过节,甚至每个周末都习惯来婶婶家看看,小侄子一家四口仍与薛美英一家同住一个屋檐下,小侄子媳妇一口一个“妈”从未改口,婆媳俩也没红过脸,拌过嘴。每当三个侄孙像小麻雀一样围在身边,“奶奶,奶奶”地叫个不停,是薛美英感觉最幸福的时刻。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路在人走”,尽管艰难,薛美英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家庭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知名的民营企业,总资产500多万元,职工120多人,年产值高达1000多万元,利税100多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20多个地市。二十多年来,薛美英的善举从未停歇,抗洪救灾,她捐款捐物不留名,修路办学,她慷慨解囊。谁家有难,她伸出援助之手,路遇老弱病残,她全力救助……薛美英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她的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与世界》杂志社、中央党校《领导科学内参》、《人物周刊》等多家报刊杂志宣传报道,连续两届被全国道德模范大会组委会授予“全国百名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表彰。
在薛美英的书橱里摆着“建国60周年共和国建设十大杰出女性”、“中华各界行业杰出人物”等众多荣誉证书,而一个个“文明家庭”的证书和奖章却被端端正正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薛美英说:“每当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温暖大家庭,我心里一切的艰辛和付出,都转换成了一种甜蜜的幸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