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6 03:10:00 我要评论
尹海洋 赫洋 来源: 大众网本系列文章主要素材选自省委宣传部主编的《新山东-科学发展面面观》一书,特别鸣谢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山东人民出版社。
大众网济南5月15日讯(记者 尹海洋 赫洋)自山东省委、省政府2008年作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以来,山正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呈现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局面。
“文明山东” 提升全民素质
2010年11月,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全国2010年城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青岛市名列副省级城市第2名,济南市名列省会城市第7名,临沂市位居地级城市第1名,全省整体公共文明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文明出形象,文明出效益,文明出繁荣。近年来,山东大力推进“文明山东”建设活动,着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淄博“善小”……,山东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涌现出等一系列全国知名的爱心公益品牌,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自2008年起,中央文明办在全国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山东共有26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广大的农村,山东开展“洁净进万家,孝德进万家,文化进万家”的乡村文明行动,71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12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整体成绩居全国前列。
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山东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唯一的“示范省”。
构建网络 确保文化权益
在邹平,百姓不仅能享受到文化设施,还能登上舞台当明星。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金,让城乡居民步行不到10分钟就能享受到文化设施服务;县里出资建立“百姓舞台幸福歌”流动舞台车,村民可以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上台演出,过把“明星瘾”。
近年来,山东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统筹城乡、普遍均等的原则,努力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公益性和普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目前,山东17个市都有了艺术馆、图书馆,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二级以上的图书馆、文化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唯一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示范省。基本形成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村文化大院(室)为基础、各类文化专业户和民间文艺团队为骨干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全省已经建起农家书屋1万多个,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的目标。
下一步,山东提出将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分级推进,在全省有条件的地方形成较为完善的“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
振兴产业 增强文化实力
刚刚召开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工作会上传出消息,2011年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山东已连续三年跻身“千亿俱乐部”,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电集团、山东出版等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实力增强;品牌战略初见成效,《闯关东》、《南下》、《沂蒙六姐妹》等一批影视精品,《蒙山沂水》、《蓝色畅想》、《封禅大典》、《粉墨》等一大批大型演艺节目成为新亮点,此外,山东文博会、孔子国际文化节、青岛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等一批文化节会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产业品牌组群。
2010年7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逐步成为山东支柱产业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山东将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入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重点扶持发展10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同时,实施齐鲁文化品牌打造工程。重点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打造100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
打造精品 促进文化惠民
山东坚持精品创作生产方向,各种艺术门类喜获丰收。近年来,山东共有300多部作品获全国和国际重要奖项。
影视剧方面,山东在全国叫响了鲁剧品牌。其中电影《沂蒙六姐妹》、《寻找微尘》,电视剧《闯关东》等7件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沂蒙六姐妹》连获华表奖、金鸡奖,《闯关东》夺得“金鹰奖”的7项奖项,电视剧《沂蒙》获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有11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3部剧(节)目获文化部“文华新剧(节)目奖”,吕剧《苦菜花》、儿童剧《宝贝儿》先后获“文华大奖”。杂技节目两次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最高奖“金小丑奖”。
文学方面,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戏曲方面,新编历史剧《大唐黜官记》获中国戏剧节剧目奖。近百件群众文艺作品获文化部“群星奖”,等等。
今后,山东将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创作氛围。认真组织评选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新闻出版奖等重点文化奖项。设立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德艺双馨奖”。深入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的创作规划。将继续组织实施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全省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努力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鲁版图书”品牌。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精心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继续办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再上新水平。
深化改革 激发文化活力
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得以深化。目前,山东共有370多家单位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全省出版、发行等领域的转企改制基本完成,院团改革继续加快推进,广电系统实现“局台分开”和“两台合一”,广电网络整合组建为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大网。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目前,全省17市均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整合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此外,山东坚持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各类文化产品市场,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强化人才支撑,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繁荣发展我省文化艺术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