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珅 本报通讯员 李霞霞
11月12日,临沂火车站北站,一批各式货物乘临新欧集装箱快速班列徐徐驶出。几天后,货物将直抵乌鲁木齐,再通过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两个口岸,运抵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过不了多久,当地人就可能每天就用这种精致的中国口杯喝水。”货物承运人——鲁疆集团的董事长李洋拿着手中的杯子跟记者比划。
要在过去,这个杯子还要向南先经义乌中转,利润让人家拿走不少。“那时线路不通畅,出口零散物品空运太贵、海运零散,必须转道义乌拼箱出口,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还多花费1天时间。现在临沂‘旅游购物模式通关’打通了,我们当地就能拼装出口。”李洋说。
“到新疆3000多公里,走公路人歇车不歇5天;理想状态下,铁路最快73个小时就可到达,比公路运输每吨还便宜近三分之一。”计算运输成本,对现在的李洋来说似乎易如反掌,背后却是8年的历练。
8年前,正是物流公司赚钱的好时候,别人纷纷抢占东部发达省份省会城市专线,他却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开辟了第一条临沂—喀什线路,是我省首批“吃螃蟹者”。
2014年,鲁疆集团与其他公司合作开通临沂首条中亚铁路国际联运专线,随后打通的7条线路辐射了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每天看着地图做生意,李洋不经意间在业内赚了个“地球仪”的绰号。
西北大通道给李洋带来了滚滚货源,但中亚之路也格外艰辛,李洋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是:除了设计最佳运输线路,还要紧跟国家政策。西部经济隆起带以及“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让他更坚定了国际化步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