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麦的循环之旅

2015-11-15 10:11: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 本报记者 刘珅 本报通讯员 李荣新

  像平日里一样,11月9日7点多,没等其他员工上班,滨州泰裕麦业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张志军就先来到企业转了一圈。

  从黄河三角洲土地里的一粒小麦,到泰裕麦业的车间,到全国17000多家超市,再到数不清的餐桌,还进入了日韩等农业发达国家市场,这段“舌尖上的旅途”,恰是滨州泰裕麦业产业链延伸的映射。

  拥有300多种产品的泰裕麦业,原来还只是一家小麦粗加工企业,和其他厂家的面粉无异。“蝶变”始于对小麦的“吃干榨净”。

  “面粉提取出来,其实小麦只用了20%,高档蛋白粉、谷朊粉、酒精这些,都来自于过去那80%的‘废料’。”张志军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后,位于黄三角的泰裕麦业迎来了转型的契机:延长产业链条,抢占小麦循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扩规提档;同时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走上了产学研转型升级之路。

  “废料”成了原料,小麦跟着增值。利润则不光靠市场,循环产业链是另一块来源。张志军的工作因此越发忙碌。“一方面将生产产生的沼气全部转换成企业深加工所需的蒸汽和电能,废水则经过处理制成沼渣、沼液后,再变成生物有机肥‘反哺’小麦;另一方面,利用生产酒精后产生的酒精渣为原料,加工成液体蛋白饲料。”

  2014年投建的中裕高效农牧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利用液体蛋白饲料大规模养殖生态良种猪,让这条小麦循环产业链彻底实现了完整闭合:每个下游环节都可以使用自己的上游产品,而每个产品进入市场又都有可观利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