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营城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理念,为我们突破城市建设的资金瓶颈、实现城市建设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作为全省经济的“龙头”,青岛市在经营城市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篇调查报告,总结了青岛市经营城市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指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深化经营城市的对策与建议,它对推动经营城市在全省的开展,颇有参考价值。 一 所谓经营城市,其实质就是运用市场手段,将城市可以用来经营的部分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再将这些收益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领域,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实现城市的滚动发展。其重要手段是对市政建设的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服务、改进功能,等等。青岛市在经营城市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把运作好城市土地资本和地域空间作为经营城市的核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是政府最大的财富。经营城市,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产,把自然资源变成滚滚财源。如何实现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性开发,是政府经营城市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 建立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抓好城市土地经营。一是对规划用地先行投资,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环境,将生地养熟,再以拍卖方式出让地块使用权,收益归政府财政。对即将兴建的道路两侧、公园及广场周边的土地进行规划控制,待项目建成后再对周边土地进行拍卖。二是一次性成片出让生地,让开发商建设熟地或进行项目开发,然后对外招商进行经营。三是注意经营好荒地、荒山、荒坡、荒滩等非建设用地。 完善城市布局,拓展城市经营和发展的地域空间。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青岛市就通过市区重划进行了发展布局的调整。进入90年代中期之后,青岛逐步确立了1个中心城市、5个次中心城市、16个重点镇三个层次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城镇体系,形成了组团式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框架。 通过市场化运作城市公共设施与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管理,实行产业化经营,盘活存量、激活增量 青岛市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有效剥离,采取能卖的卖、能租的租、能抵押的抵押等办法,促使城市资产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努力开辟城建资金来源,变一方投资为多方投资,变政府包建为全民共建。青岛自来水集团以两个自来水厂25年50%的经营权,置换回发展急需的2·5亿元人民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对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城阳区建设投入的50亿元资金中,政府财政投入只占十分之一。 用城市经营理念发展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实现新旧城区协调发展 能否处理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城市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青岛市用战略性的眼光进行老城区的整体规划。自1992年起,青岛在老市区东部1·5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资10亿元,修建了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使东部地价飚升,政府因此获得2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并引来100多亿元的外来投资,顺利完成了青岛市中心的东移,为老市区的改造、市民的搬迁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与此同时,青岛市相继出台了城市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并探索出“将土地出让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路子。政府把通过土地出让拍卖获得的收益,对弱势旧城改造项目给予资金定额补贴,从而吸引开发商参加投标,既吸引了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又使城市土地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有效地运作产业资本,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适时进行从经营城市品牌到培育品牌城市的转变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资本输入,这意味着产业资本要保持高度的活化和变现性,能够及时迅速地向优势产业流动,同时其自身结构也能在不断调整中更加优化。青岛市把产业资本看作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利用经营理念对其进行综合运作。一是集中优势资本投向优势产业。近几年来通过增加技改投人、上市、显化土地价值等方式,集中了近500亿元的优势资本,努力建设港口、海洋、旅游三个特色经济,构建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船舶集装箱制造、新材料四个产业基地,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采用市场手段,有进有退,盘活产业资本。通过产业资本的运作,成长起海尔等一批大产业集团。三是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劳动密集型优质高效农业。 同时,青岛市把城市支柱产业作为一个重要产品来培育和经营,建立起与城市性质相适应的优势产业群,塑造出具有城市个性的主导特色产业,使其成为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砝码。经过多年的努力,青岛在创造了海尔等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工业品牌的同时,也打造出“海滨小金”、“公交张锋”、“情满旅途”、“98111”服务热线、“海之情”列车等六大服务品牌,为美丽岛城增添了新的“亮点”。 把会展和节会当做城市产品来经营,培育城市新兴产业 近几年,青岛把会展、节会当做城市产品来重点经营,经营的范围已从国际啤酒节拓展到了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海洋渔业展览会、国际时装周、国际海洋节,汽车展览会、财智对话、企业家创业论坛等大型节会活动,这些会展、节会活动均实现了资金来源和筹办社会化,运作市场化。与此同时,青岛各市区也都纷纷推出富有特色的节会活动,成为这些地区促进商贸旅游、扩大招商引资、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 对无形资产进行“有形化”运作,挖掘城市无形资源 一是拍卖各种经营权,通过拍卖重点道路冠名权和广告权、出租车和部分公交线路营运权、道路保洁权、冷饮亭及书报亭经营权等,共筹集了约3亿元的资金。二是经营居民需求。主要是加强对居民注意力的“有形化”经营,通过满足居民对住房、汽车等大商品的需求,带动产业增长,实现无形资产的有形化。三是经营人才,致力于建设人才高地。四是经营奥运机遇。青岛市充分利用奥运会帆船比赛带来的各种资源,积极从资本市场筹集建设资金,不断向社会和证券市场推出招商引资项目。仅今年五月份在香港举行的“青岛推介会”上,以奥运名义而推出的旧城改造、自来水、燃气工程等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就吸引了1·28亿美元的资金。 通过城市科教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 青岛市把科教文化办成了促进和带动城市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把精神文明作为城市的产品进行经营。以文化为例。针对本市特有的文化民俗心理和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青岛市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弘扬城市文化,并将文化事业的发展引入市场机制,着力将文化事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在今年4月中旬举办的一场“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推介会”上,通过65家企业对68项公益文化活动的冠名权,筹集文化活动经费418万元,不仅使企业获利,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加快了文化产业的成长与发展。 二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青岛市的经营城市,既有值得借鉴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也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努力余地。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区、市和部门对经营城市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经营城市工作还不够均衡,与先进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九五”期间,上海基础设施投资高达2300亿元,政府投资仅占10%,但同期青岛的这个比例却接近50%,近几年仍在30%以上。二是经营城市缺乏战略规划和系统运作,缺乏权威性的领导和咨询机构。三是缺乏对经营城市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近几年,很多城市在经营城市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如成都府南河的治理、西安高新园区的建设、济南泉城广场建设以及上海市跨江大桥、过江隧道、市内高架桥等重要基础建设项目等,都是利用经营城市理念进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精彩之笔。这些项目大都有科学的规划、精心的设计、周密的策划、成功的运作,其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在城市经营与发展中学习和借鉴。四是经营城市工作尚缺乏法律规范和依据。 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要搞好经营城市理论的学习和对外地经验的借鉴,立法机关和政府要尽快制定与经营城市有关的法律法规之外,关键是要树立经营城市的战略观,坚持以城市规划为先导。经营城市的战略规划,内容十分丰富:一是对经营环境和资源进行分析,切实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二是以此为基础,明确经营目标、确定经营范围。三是围绕上述目标和经营对象,制定促进城市发展的经营战略与策略,包括经营城市的产品组合策略、促销组合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竞争策略、形象战略以及合作发展战略等。四是为了这些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有效实施,还要分阶段、分部门、按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只有做好这些战略性规划工作,方能保证一个城市的经营实现系统化运作,取得整体效果。 规划是城市建设之“魂”、之“纲”,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保证。城市规划要把生态规划、环境规划、城市设施建设和功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保持一定的超前度;要引入“竞争比选机制”,采用竞标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规划设计,从中优选规划设计方案。 此外,还必须建立经营城市的平台和载体。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管”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城市资产管理机构、经营机构和企业三个层次的管理、运营和监督机制。建议青岛市赋予青岛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或青岛市投资发展公司城市资产经营权,并新成立青岛市交通投资公司,负责收费性高等级城市重点交通项目的资金筹集与建设。 (调研组成员:王泽林 刘文俭 王 军 黄 芳)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调研组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