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指标事小 政府公信事大

    经济发展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决策层对于环境保护的一致共识。但是落到基层,这样的共识却未必能被自觉执行。

    2011-11-09
  • 环卫工“拎包入住”传递制度善意

    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会让个体正当合理的价值实现和利益诉求湮没在宏大叙事中。环卫工人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更厚重的物质激励、更全面的权益保障、更丰富...

    2011-11-09
  • “税感焦虑”究竟从何而来?

    当前公众之所以觉得税负过重,是由于间接税负担比重过高,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阶层由于直接税比重过低,并未承担本应承担、也有能力承担的税负。

    2011-11-09
  • “宋庆龄巨像”是敛财的幌子

    建议河南宋基会把每年从宋庆龄巨像身上赚到的钱公之于众,并且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每年用于从事公益事业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将在巨像...

    2011-11-07
  • 陈贤妹,捡起人性的“拾荒者”

    当我们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候,当我们因为彭宇案而“理直气壮”的对弱者不施救时,陈阿婆一弯腰的举动,分明是狠狠的扇了我们一巴掌。

    2011-11-07
  • 股民不仅想赚钱,更想要公平

    相比几个短期速效的“救市”政策,广大股民更为需要的,是股市更为完善的交易制度和更加公平透明的交易规则。

    2011-11-08
  • 这个时代更需要记者的责任感

    此时,真相更为宝贵、真知更为稀缺。对每一个有理想的记者来说,这个新时代恰是大有可为的时代。

    2011-11-08
  • 请谨慎传播“什么贵就干什么”

    这个引导又会因人而异,如果学生们听信了他的建议,那受伤的将不仅仅是学生们有限的青春,还有教育的权威。

    2011-11-07
  • 不妨让“肺微粒指标”与官员政绩挂钩

    今后如果推行PM2.5指标的话,应与地方官员政绩挂钩。不与政绩和官员的官帽子挂钩,官员在治理空气质量的时候就不可能真正重视。

    2011-11-03
  • “万亿俱乐部”扩容,民生跟上了吗?

    不是说不应该重视发展GDP,而是说要GDP的科学增长,要让GDP增加的正面因素最大化、负面影响最小化,要让GDP含金量越来越高,我们需要能够带动就业、提高百姓...

    2011-11-02
  • “地震引发矿难”不能空口无凭

    既然义煤集团已经做出了“地震引发矿难”的结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拿出相关的证据,并将其公之于众。如果不能拿出相关的证据,那么义煤集团的所谓结论,...

    2011-11-07
  • 不要让“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可乘

    遗憾的是,给产品简单换个包装就变成有机产品,市场“有机食品”泛滥表明,“有机食品”已经沦为了农产品的“洁身布”,通过洁身后的农产品,价格便是扶摇直上。

    2011-11-01
  • 中国农民的迷茫与困顿

    我国城市管理有三条线,一是户籍,二是社区,三是单位。户籍是身份的标志,社区是生活的环境,单位是工作的平台。

    2011-11-04
  • “富二代”成了被拒绝的一代?

    不可否认,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家庭教育造就了“富二代”的独特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富二代”现象。

    2011-11-04
  • “富翁移民”也与教育有关?

    一句话:“教育”竟然成了国人移民的主因,沉重至极啊!

    2011-11-04
  • “沃尔玛们”为何“屡教不改”?

    只有让“沃尔玛们”付出经济上、法律上、名誉上的惨痛代价,使其品牌价值受到威胁,它们才能真正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的严重性,才能长记性,改掉“屡教不改”...

    2011-10-31
  • 一纸道歉书真能关闭“8毛门”吗

    “8毛门”的出现,有医务工作者的道德问题,有医疗体制改革的原因,更是民众对过度治疗的一次集中发泄,绝对不是一纸道歉书能关闭的了的。

    2011-10-31
  • 面对富豪移民,留还是不留

    对于当前的富豪移民现象,我们既要理性看待,也要有所作为,努力让环境更健康,让教育更优秀,让产业更开放,让财富更安全。

    2011-11-01
  • 培养孝子,言传不如身教

    与其在这些方面付出,不如做长期的人情投资,在日常生活中,在处理婆媳矛盾和对待父母的问题上给孩子树立亲孝尽孝的榜样。

    2011-11-01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宜决不宜拖

    问题迟早要解决,因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长于经济迅猛发展之时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有着“新中国”的印记与影子;数亿的他们,不单单是一个年轻的族群,迟早是承...

    2011-11-01
  • “把事闹大好解决”的心态从何而来

    建立对法律的信仰,必然将契约精神、法律意识内化为每个人自觉的行动。而权力部门依法行政,对于法律信仰的建立,显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011-10-28
  • 新油荒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市场从来不相信什么道德谴责,更靠不了没有法治兜底的社会责任。油荒之下,眼泪和鼻涕已经越来越边际效益递减,惟有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才能真正确保公共...

    2011-10-28
  • 对打父母的公务员有必要穷追猛打吗

    廖某希望媒体要有职业道德,这是很好的提醒。媒体并不天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当媒体过度侵入公民的私人领域,而不是像法律那样保持谦卑,媒体的道德就会发生...

    2011-10-31
  • 公益诉讼何妨拿“隔岸观船”开刀

    纳税人有了新武器当然是用来打仗的,千万别当古董收藏起来。当下检察机关、公众和社会组织都需要积极用好法律武器,而不应该“隔岸观船”。

    2011-10-31
  • 警察酒驾,特权也“醉人”

    仅仅依靠内部的教育和处罚似乎还不足以让个别手握特权的警察得到警示。如果王银鹏在平常也能得到群众的有效监督,而不只是上级的监督,他的人生悲剧或许可以...

    2011-10-31
  • “领导专用酒”溢满庸俗“品味”

    这种紧贴“领导”紧贴“特供”的庸俗营销手段,传递的正是伤害政府公信力,影响社会风气,造成腐败浪费与不正当竞争的危险信号。

    2011-10-26
  • 叫停绿领巾易,消除等级意识难

    消除“绿领巾”意识并非要消除差别,而是主张所有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善扬其长;消除“绿领巾”意识,也并非要取消激励,而是要在平...

    2011-10-27
  • 逃回北上广,不拼关系拼能力

    买不起、租不起房子,还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性焦虑,可是若时时处处都要拼爹拼关系,公平、公正被剥夺的感觉就强烈得多!

    2011-10-28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山东文化产业发展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镌刻着文化发展的烙印。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次涉及文化的深刻变革,文化体制改革事关重大。

    2011-10-21
  • “降价房深夜卖”是一幕市场悲剧

    一个成熟而理性的市场,当秉持起码的契约精神,而不是“凡事不能自己吃亏”的无赖原则。

    2011-10-28
  • 输得起的球赛,输不起的未来

    1993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社会思考;18年后,输掉的小学生足球赛提醒我们,当年的问题仍未解决甚至更严重。

    2011-10-27
  • 从CPI泄密案看三种“新型腐败”

    新型腐败更具有隐蔽性,但其危害却比以往的各种腐败形式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1-10-27
  • 此时不是雀巢大谈“贡献论”的时候

    企业被揭了短,应该积极面对,妥善解决,不能只强调自己的贡献,却无视自身的问题,避谈自己的责任,那不止是欺人,更是欺己。

    2011-10-27
  • 文化需要传承 也需要适时改革

    山东的文化根系脉络清晰而又庞大。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其融孔孟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和滨海文化于一体。不论是在为学的诸子文化上,还是在为乐...

    2011-10-20
  • 文化建设需要大量优秀专业人才的支撑和带动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2011-10-20
  • 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要点

    文化建设的专业性很强,需要大量优秀专业人才的支撑和带动。

    2011-10-20
  • 文化与经济共襄举 山东文化既搭台又唱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

    2011-10-20
  • 以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需要立足当地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启动民资民力;需要吸纳社会资本,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

    2011-10-19
  •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改革的好办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需要通过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国家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

    2011-10-19
  • 六中全会强调“创新文化”靠什么?

    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物质生产要靠创新,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建设也要靠创新,创新文化能开拓文化的新局面,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国力,进而使文化...

    2011-10-19
  • 弘扬齐鲁文化 抢占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

    2011-10-19
  • 文化繁荣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幸福感觉,需要文化承载。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都是重要内容和衡量指标。文化既是发展的重要一翼,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

    2011-10-19
  • 文化创新助推山东文化大发展

    打造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文化创新战略。

    2011-10-19
  • 该如何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

    一部好的作品,光靠好的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好的规划;一项好的产业,只靠自身资源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好的策划。发展文化产业绝不能有侥幸心理,要由...

    2011-10-18
  • 文化强省建设:网络舆论支持优惠政策扶持必不可少

    山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有力步伐。

    2011-10-18
  • 文明古国大国 更待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不能一蹴而就,但积淀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文化创造活力,定能厚积薄发。

    2011-10-18
  • 文化改革为“深水区”探路

    纵观历史,每个民族的崛起,都必然伴随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同样不可或缺。一个古老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本身就是一次广泛而深刻...

    2011-10-18
  • 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

    中国要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还必须有自己稳定而又持续的核心价值观,即凝练出符合历史发展方向从而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核心价值观。

    2011-10-18
  •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以市场为根本

    2011-10-18
  • 听!文化产业发展的乐章正响彻齐鲁大地

    2011-10-18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1-10-18
  • 山东欲做文化强省,必要提高文化自觉

    山东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集聚了丰富的各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把山东建设成为文化强省,是齐鲁儿女对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

    2011-10-17
  • 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

    2011-10-17
  • 残疾人70%以上实现小康为啥惹争议

    江残联小康标准的不确切,比较数字的不准确,帮助方式的不贴切,最终是浙江残疾人被小康。在这种情况下,让人质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2011-10-14
  • 华西村的“天安门”为何没非议

    国人不仇富、不仇官,只仇恨损害百姓的人与事!

    2011-10-14
  • 青岛李群书记印度之行深意何在?

    青岛如何在转型升级中赢得主动,李群书记作为舵手已经指明了青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接下来需要的是青岛市上下的共同奋斗,需要每一位青岛人的拼搏实干。

    2011-10-17
  • 如果能双赢,何必要两败俱伤

    现在僵局已成,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博弈中,面对不理性的围攻,淘宝网应该有所让步,给这些中小卖家一定的缓冲期,适当考虑一下他们的切身利益。

    2011-10-14
  • “一票否决”多又滥,纠偏纠得及时

    当所有工作都被纳入“一票否决”时,实际上就无所谓哪项工作“特别重要”,反而没有主次之分,从而淡化甚至扭曲了真正的中心工作,弱化了政令的分量和威力。

    2011-10-14
  • “史上最肥科级单位”为何贪腐成窝?

    耒阳矿征办的贪腐窝案告诉我们,让一群人去看守一座可以源源生金的金库,却没有监督制约办法,想让他们不拿金子也难。

    2011-10-14
  • “数字遗产”不能总停留在法律空白里

    对于虚拟财产的保护,国内也非全无动作,比如新刑法修正之后,盗窃虚拟财产的黑客也将获罪,不过对于是否要尽早考虑虚拟物权立法,现在还僵持着。

    2011-10-14
  • 社会组织登记难背后的体制困境

    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社会组织登记注册之路畅通,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就应该逐步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转化,在运行机制上,由预审制逐步向追惩制过渡,最终实...

    2011-10-14
  • 拿什么根治“中小企业病”

    根治“中小企业病”,要对症下药,更应完善应急状态下的金融保障,切实引导实业走向繁荣。

    2011-10-13
  • 强制孩子入红会培养不出善心

    社会善心应该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本意,而强制孩子入红十字会会损害这种正在成长中的社会善心,不利于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2011-10-13
  • 量身定做,未必都是好东西

    毒血燕,因何为我“独享”?因为有需求才有市场,因为总有人“吃苦不记苦”,对进口、高档商品情有独钟,才使鸟屎血燕等披着金玉外衣的假冒伪劣商品,能在中...

    2011-10-13
  • 幸福指数“入考”先要保证不“作弊”

    再过精准的幸福指数也只是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数据展示而已,真正要掂量出民情社意,当权者仍需谨记一点,“大家面对的社会经济问题,并不是一堆冰冷的数字,...

    2011-10-13
  • 楼市调控能否经住佛山“无影脚”

    与其说佛山楼市“宽限令”是主动作为的朝令夕改,不如说是迫于压力被“打回原形”。

    2011-10-13
  • 对民间借贷“堵不如疏”

    对民间借贷可谓“堵不如疏”,有关部门应尽早加强相关立法和治理,将存在已久的民间金融纳入正常监管与保护,降低民间借贷潜藏的巨大信用风险。

    2011-10-13
  • 一头金牛不证明“中国农民富起来了”

    有人批评华西村是在“炫富”,而华西村领导不以为意,并表示“炫的是中国农民富起来了”。如果华西村要代表中国农民炫富,那些尚未富起来的农民只能说自己“...

    2011-10-12
  • “血燕”崇拜反映畸形消费心态

    以食用“血燕”来滋补,求得健康的体魄,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健康的身体,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智。。

    2011-10-12
  • “物价过高收入不变”是道民生考题

    不少城市建设项目都与民生有关,但先建漂亮的城市广场,还是先建保障性住房,群众心中的感受是不同的。

    2011-10-12
  • “中国为何没有乔布斯”是一种自觉

    我们必须自觉地改变惧怕变化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土壤。“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的发问就是一种改变文化土壤自觉。

    2011-10-12
  • 空壳公司中标是阳光采购之耻

    要想压缩行政成本,控制“三公支出”很有必要,但政府采购倘若依然大手大脚,甚至为权钱交易提供便利,压缩行政成本也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2011-10-12
  • 沃尔玛被处罚GUCCI也不能开溜

    洋品牌并没有天然的道德优势,人们也不必期待洋品牌有更高的道德觉悟。

    2011-10-12
  • 油价降了公众为啥还不领情

    除了成品油定价机制之外,公众强烈感到“涨多跌少”、“涨快跌慢”,还与“两桶油”的绝对垄断有关。

    2011-10-10
  • 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疲劳驾驶

    如今,酒后驾驶已经被作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列入刑法了。而疲劳驾驶,其实跟酒后驾驶一样,都会导致车辆失控,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011-10-10
  • 通往市民菜篮子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要破除“最后一公里”,我们希望看到交通、税务、城管等多部门的联合发力。

    2011-10-10
  • 农民年赚20万为何被质疑?

    之所以刘贵夫的采访报道一经播出,便招致诸多质疑,是因为许多人基于自己所生活环境的现实判断,无论如何也难以得出刘贵夫这样的高收入结论。

    2011-10-10
  • 社会不断进步是对革命的最好纪念

    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谈论民权、民生,较前辈先贤又多了许多自信和从容,因为不断进步的社会为最终实现革命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们唯有继续推动社会的...

    2011-10-10
  • 税收应在中小企业解困中有所作为

    我国是一个税收立法权、减免权高度集中的国家,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税收上只有执法权、没有解释权、减免权。

    2011-10-10
  • 犯糊涂的道德取向,错不在百姓

    古语有云,仓禀实而知礼仪。道德与文明一样,从来都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对于自身更高要求的一种自我约束。

    2011-10-09
  • 官员“人走车随”的一个看点

    笔者以为,其实,车随人走不仅仅是一辆车的账实不符,其背后还有其它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就是特权车和“自己人”。

    2011-10-09
  • 公车假日出国执的什么“法”?

    公车假日出国执的什么“法”?这个问题有待地方部门的回答。而某种意义上说,公众更期待答案之外的制度回应。

    2011-10-09
  • 微博直播“假自杀”,网络版“狼来了”更可怕

    最近一段时期持续发酵的郭美美、卢美美事件,令中国慈善事业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公众的慈善热情受到沉重打击,足以让大家见证负面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2011-10-09
  • 利益链不断,驻京办赶不走

    驻京办的变相存在,根子在上头。中央各部委除了预算资金外,还有一笔中央转移支付款项。这些“大钱”在握的部委,正是驻京办重点“公关”对象,是利益输送链...

    2011-10-09
  • “保外就医”何以成贪官“越狱隧道”

    仅有惩处贪官蹊跷保外就医的协助者,显然不够,对贪官除了及时收监外,还得罪加一等。

    2011-10-09
  • 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

    处于又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折中的中国,曾经有“独一无二的过去”,也将拥有“独一无二的未来”。百年精神传承,必将崛起一个繁荣发展、和平统一、民主自由...

    2011-10-08
  • 多少“空巢”父母有钱请得子女回

    中国是个孝悌之国,古人竭力提倡孝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得不承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拼爹”暗流涌动,谁没有过硬的本领,谁将被“...

    2011-10-08
  • 华尔街的毒药和乔布斯的解药

    在乔布斯身上体现的正是让美国立于世界头号强国的这种求变求新的创新精神。他创新了数码时代的生活方式、创新了人们的需求,同时,也创造了无数工作机会。

    2011-10-08
  • 治公务员婚丧嫁娶敛财病重在约束权力

    在我看来,要治疗公务人员的“婚丧嫁娶综合征”,报告不如严查,“限桌”不如限权。关键要靠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落实问责制度。

    2011-10-08
  • 故宫搞预约参观不能操之过急

    对于故宫这种游客量巨大的景点而言,如果预约参观,其预约时限必定更长,而对于只有几天假期的游客而言,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2011-10-08
  • 从辛亥革命走向民族复兴

    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11-10-08
  • 祝福你,伟大的祖国

    神州各处皆是欢乐的海洋,各族儿女同声祝福: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

    2011-10-02
  • 国庆促销多些“民生情怀”

    国庆长假,商场搞促销,是应该的,但也要有艺术,更重要的是,要有民生情怀。你想到了老百姓,给了老百姓“福利”,肯定会收获更多更高的“回报”。

    2011-10-02
  • 人情份子为何让人“吃不消”

    这边是人情,那边也是人情,就这样人情来人情去,且随礼越随越重,重要的是,该请的请,不该请的也请,只是囊中羞涩,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2011-10-02
  • 文物遗址成“厕所”该打谁板子?

    加强对文物遗址的保护,需要政府、社会和市民形成合力,在完善的监管、追责机制之下,发动全民力量共同参与,文物遗址才能完好保留。

    2011-10-02
  • “公路拥堵免费”能否成常态

    “公路拥堵免费”,保证了交通畅通,保护了司机利益,提升了公共服务形象与公路的使用效率,是人性化的民生举措。

    2011-10-02
  • “老百姓的组织部长”老百姓爱

    人道是“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李林森是优秀组工干部的杰出代表,学习他“位迁不移爱民之心”的精神,我们党员干部就能保持心境淡泊,就能保持...

    2011-10-02
  • “天宫”,从梦幻到真实

    往昔的“天宫”,只是文人营造荒诞世界的神话断章;而今的“天宫”,却是民族重塑科学精神的不朽丰碑。科学的光辉普照下来,想象中的“天宫”,才会真正降临...

    2011-09-30
  • 走出互相造孽的泥潭

    谁是罪人,谁是被告?你可能没有制造假鞋,但是,你贩卖或购买假鞋就是支持假冒伪劣经营行为!你没有非法盗版,但是,你图便宜买盗版出版物,用盗版软件就是...

    2011-09-30
  • “以房养老”,没房怎么办

    首先,“以房养老”要有房才行,没有房什么也谈不上。 其次,除了70年产权之限外,“以房养老”可能遭遇其它技术性障碍。

    2011-09-30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闂佸搫鍊烽崡鍐差渻閿燂拷

闂佽娼欓妵妯活殽閿燂拷 閻犵尨鎷� 闁诲海顢婂▔娑㈡儑閿燂拷

闁荤姵鍔戦崹鑽ゅ垝閿燂拷 閻犵尨鎷� 闂備胶澧楃敮妤呭箰閿燂拷

闁荤姳绀侀幖顐⑨缚閿燂拷 閻犵尨鎷� 婵炲瓨绮嶇敮鎺撴叏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