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只有一条跑道、吞吐量不足5万人次的小型机场建设资 金需要3亿元计算的话,山东省17地市中能够轻松拿出这笔建设费用 者不会很多。但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意建机场者几乎包括所 有17个地市,不仅如此,有的地方政府一个还嫌不够,正准备建两个 甚至更多。是机场的利润对它们有特别的诱惑力吗?不是。因为一个 机场如果能达到200万人左右的年吞吐量,才能坐上盈利的“航班”, 而山东已有的9个机场中,除了济南遥墙机场、青岛流亭机场、烟台 莱山机场3处外,其余6家的年客流量不过区区数万人。是机场的未来 效益预期对它们产生特别的吸引力吗?也不是。因为,从全国已建机 场来看,有高达80%的机场徘徊在亏损边缘。那么,在以效益为中心 的市场经济理念支配下,是什么原因促使各地政府“明知山有虎,偏 向虎山行” ?我们调查认为:因交通便利成为外商投资的首要参考条件,最 终决定了多数地方政府申报新建机场的真正目的。不少地方政府表示, 如果当地有一个机场,哪怕只有一条跑道,仅仅起降一班飞机,他们 就增添了与外商商谈投资的资本。在各地将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并 视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条件时,如何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更多更好 地吸引外资,成为各地政府争建机场的直接动因。 在这一动因直接驱使下,作为行业主管的民航总局设定的建设机 场所必须具备的审核三要素———客流量基数、地理位置选定、交通 需求状况———无法阻挡巨大的利益冲动,三道栏杆被一一跨越。更 有个别地方政府“先斩后奏”,直到机场工程全部竣工才开始上报审 批材料。 但令人遗憾的是,机场建成后的后续问题地方政府却考虑得很少。 如何盈利、如何吸引客流、如何维护、如何保障发展等问题被抛置脑 后。在我们调查的不能盈利的机场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或闲置、 服务设施不全或低劣、管理体系落后或缺乏等严重问题。难怪一位穿 行于韩国和威海的客商对我们说:他宁愿舍近求远跑到青岛坐飞机, 也不愿享近水楼台之便———威海机场的空旷让他常常产生寂寞与恐 惧感。事实也是,我们的记者赶到威海机场采访那天,除有一人留守 值班外,偌大的机场别无他人。 机场建成后是否真的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滚滚外资,我们无从考证, 但我们看到了这个“窟窿”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以临沂机场 为例,当地政府甚至在1999年就做出了5年内每年财政补贴500万元、 4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预算。而临沂市财政部门还 只是诸多为机场“无私买单者”中较为节俭的一个。 知情人告诉我们,各地政府之所以敢于对机场建设一往情深而不 计庞大的亏损成本,还有一个原因是机场的定位问题———至今,自 上而下对机场是以盈利性为目的还是以服务性为目的争论不休。按照 地方政府的理解,如果将机场确定为基础设施并突出服务功能,其最 大优势就是为招商引资提供交通便利,而盈不盈利就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不确定性定位为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不计成本制造了机会。 但这样的机会成本未免过于高昂。我们看到,阔绰出手的数亿元 资金变成机场后成为摆设,一个机场只两、三个甚至一个航班的运力, 设施闲置,人员闲置,线路闲置,维护资金却“欲壑难填”,惊人的 浪费令人心疼。 值得欣慰的是,民航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根据《民航体制改 革方案》,国家将从2005年至2020年在华东地区新建、改建12个机场, 形成每间隔200公里有一个支线机场,每400至500公里有一个干线机 场的合理布局。我们寄希望于这个“间距安排”能够阻止高烧不退的 机场建设热潮,希望各地政府在抛出巨额资金时将目光注视一下嗷嗷 待哺的失业人群,他们的民生问题才是地方政府当下最需要关注的。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