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险 > 保险资讯
本站搜索:

中资人身险分支机构审批闸门关闭近一年

2012-10-23 08:59:00     作者: 黄蕾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 人身险 中资 闸门 分支机构 保监会
[提要] 审批闸门近一年的关闭,可以说是项俊波上任保监会主席一年来在行业治理上的一剂猛药——野蛮扩张、粗放经营,人身险市场乱象已非治不可。诚然,严控中资人身险公司野蛮扩张,正是保监会暂闭分支机构牌照的初衷。

  审批闸门近一年的关闭,可以说是项俊波上任保监会主席一年来在行业治理上的一剂猛药——野蛮扩张、粗放经营,人身险市场乱象已非治不可。

  整整11个月18天!自2011年11月4日开始,保监会便再没有发放过中资人身险(寿险、养老险、健康险)公司分支机构牌照。审批闸门近一年的关闭,可以说是项俊波上任保监会主席一年来在行业治理上的一剂猛药——野蛮扩张、粗放经营,人身险市场乱象已非治不可。

  放慢扩张脚步

  虽然没有明文的禁令,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自2011年11月4日生命人寿宁夏分公司、泰康养老险天津及黑龙江分公司获批之后,便再无出现过“幸运儿”。中资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审批闸门至此暂闭。

  依靠铺设机构来做大保费,早已成了国内人身险公司的生存法则。闸门的关闭,无异于一记重锤。一家去年成立、计划三年内保费进入全国前十的中资寿险公司,在近期内部经营会议上,不得不调整了扩张计划。该公司管理层向员工直言,由于分支机构目前批不出来,保费规模难以如预期般做大。

  对于最近几年成立的人身险新军而言,闸门暂闭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扩张脚步不得不由此放缓,成立初始喊出的“三至五年完成全国布局”口号,亦恐难如期兑现。相对而言,成立五年以上的中资寿险公司,受暂闭政策影响较小,那是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基本已经完成了全国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对于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牌照的审批政策,并非“一刀切”。记者在对保监会官方数据统计后发现,近一年以来,监管部门共审批发放了近30张外资或合资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省级分公司及中心支公司)牌照。其中,最多的华泰人寿甚至在近一年内拿到了6张分支机构牌照。

  终结野蛮成长

  实际上,在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审批的态度上,监管部门并非刻意的“中外有别”。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此举,一方面,是因为外资或合资寿险公司本身分支机构较少;另一方面,则是相较中资同行而言,外资或合资公司在经营理念及扩张思路上,少了一些盲目,多了一些理性。

  诚然,严控中资人身险公司野蛮扩张,正是保监会暂闭分支机构牌照的初衷。一定程度上,亦折射出“项式新政”的果敢。自2011年10月底上任以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监管思路便开始显山露水,整体思路是“打扫屋子再请客”,即先对行业进行整顿清理,随后再实现创新发展。其中,人身险市场乱象的治理改革首当其冲。

  不仅是暂闭分支机构审批闸口,在项俊波喊出“要让理赔难和销售误导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口号后,保监会对于上述两大顽疾的抨击与整治更是迅速落到细处,监管组合拳频出。

  正如国内一位保险业专家所言,中国保险业用其他国家三分之一的时间,走完了最近20年的扩张路程。时至今日,中国保险业正站在十字路口,考虑从何处着手才能实现从粗放的经营方式向精细化的方向转型。

  无论是经济周期、利率周期还是监管环境,都为国内保险公司创造了一定的转型条件,也给保险业提供了一个可以理性认识自己的机会。尤其是人身险公司更应甩掉“扩张为先、保费为王”的情结,而去多关注业务价值、企业文化等内涵指标。企业发展如同个人发展,必须拿出时间充电学习,纠正发展中的问题,为未来跑得更好做必要的准备。

张田夏荫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