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置收藏夹 I T 新闻   特别推荐 热点专题 电脑学园 I T论坛
>>> 特别推荐

方兴东:正在消逝的中关村——回顾篇
方兴东、王俊秀
大众网   2002-07-16 17:23:05

  中关村发展的十个脚印

  可以说,这十个脚印个个都是领中国之先。不仅仅是中关村的脚印,更是中国IT业的脚印。有了这些,中关村永远在中国IT历史中占据最重要的一页。可惜,从此以后,这样具有深刻影响的脚印越来越少了。

  1、1980年10月,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组成" 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最早以一种准企业的方式尝试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苹果电脑和IBM PC的推出,PC革命启动。北京中关村,这一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区内,在中国率先对这场革命作出了反应。

  2、1983年,中关村第一个民办科技开发经济实体--北京华夏新技术研究所成立。此后,京海、科海等11家科技企业相继涌现。这块当年清王朝的皇家园林,近代中国沧桑悲欢的见证地,经过长期的孕育,终于萌发出一股全新的变革力量,开始推动中国新的发展。

  3、1984年,中央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性改革从此大潮涌动,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大力支持下,以"两通"、"两海"为代表的科技开发公司迅速增长至40余家,营业额1800 多万,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骨干基本形成。

  4、1985年,国家经济过热,经商热有些失控,非科技企业也开始介入从事科技产品的贸易,获取高额收入,中关村热闹起来。企业开始挤占沿街铺面,"电脑挤了豆腐脑"成了流行的一句戏言。此时中关村科技企业增至90多家,企业参差不齐,"倒爷一条街"、"骗子一条街"的称谓由此流传于世。

  5、1986年初,国家开始打击经济犯罪和纠正不正之风,全国范围开展治理整顿。中关村的热闹暂时收敛了一些,发展节奏也平缓下来。但1987年,国务院发布双放政策,进一步放活科研机构,放宽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开始流动,中科院成为最主要的源头。中科院及属下研究所办公司达50家,占中关村企业总数的1/3以上。各企业50%以上的科技人员来自中科院。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中关村真正沸腾起来,当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9亿元。中关村基本形成从白石桥到中关村302路汽车终点站的南北大街为主干,以中关村--海淀路--海淀大街--土城路为支线的"T"形地区的科技企业群。其中微机、电子产品和技术成为"村" 里的主导产业。

  6、1988年5月,国家正式批准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关村地区有50余所大学,138家研究院所。试验区一建立便出台了18条优惠政策,对大院、大所、大学的改革推波助澜。1988年下半年到1991年我国经济开始了长达3年的治理整顿时期,全国银根紧缩,市场疲软,经济下滑,但试验区以技术为后盾,在"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灵活机制下,依然保持高速发展。三年中经试验区认定的新技术企业达920家,四通、联想、京海、信通、方正等集团公司也脱颖而出,四通打字机,联想汉卡和系列微机,北大华光后改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太极小型机系列等拳头产品扬威市场。

  7、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将改革大潮推向新一轮高峰,1993年新的公司热在中关村也达到高峰,至年底注册公司总数已达3769家。90年代,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也冲击着中关村,中关村最大的变化就是洋品牌的蜂拥而入。1988年,区内开始诞生三资企业,而1992、1993年外资企业迅速激增。中关村不再是自个儿练摊,严酷的市场竞争格局从此拉开。在外商的"围剿"下,中关村开始经历严酷的市场洗礼,经历阵痛,许多企业也在阵痛中迸发。

  8、一些公司走出小作坊,走出中关村,开始迈向全国,并尝试海外市场。1993年8月,四通在香港公开上市,发行股票1500万股,筹资1.89亿港元。1994年2 月,联想在香港上市,发行股票18225万股,筹资2.2亿港元,1995年12月,方正在香港上市,筹资3.2亿港元。这些不但获得了宝贵的海外资金,也在上市过程中按国际通行惯例和规则完善了公司财务和管理。

  9、中关村已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销售渠道,各公司都有很好的客户网。因此成为国外品牌争夺市场的首要战场。一时间,许多人惊呼狼来了。但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因为 "村"内原本以生产为依靠的企业只占20%,80%的企业主打销售与代理。国外产品的进驻反而为中关村带来新的机遇。各公司纷纷敞开怀抱,代理销售洋产品。当然倒一台机器净赚一、二万的美好日子结束了。组装一台机器获取丰厚利润的时代也结束了。国产品牌也开始受到巨大冲击。1988年,国产微机份额在80%以上,到1993年已降至37.8%,1995年跌至最低,只有23%。1996年以联想PC首度领衔国内市场为标志,国产品牌重新崛起,赢得用户信心,并于1997年,兴起国产品牌蜂拥而上的热潮,重新主导了市场。虽然,目前国内厂商还没有真正将本地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但市场主动权的确已在一点点倾斜。

  10、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的召开,标志着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市场经济的路线已完全确定,非公有经济不再是"补充"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也不分姓公姓私,国家都将依法对各类企业予以统一管理。首先,中关村作为改革开放试金石的使命已经完成,中关村摸索出的途径已经成为一条得到充分验证和肯定的道路。中关村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窗口和铺路人的作用也在淡化。

  全球化经济大趋势预示着全球化市场即将到来,国外大型企业已完成"登陆",国内市场已完全成为国外厂商与本土厂商平等竞争的场地,高技术产品零关税的实施已进入倒计时。信息时代的时间和空间正重新赋予新的含义,中关村近水楼台的优势已经不再。同时全国市场的共同繁荣和整个国家信息产业的兴旺,中关村作为全国信息产品贸易中心的地位也受到挑战。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呈现。中关村必须在体制、文化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更积极的调整和转变,才能够克服新形势的不适应感,重新引领风骚。

  但是,真正的趋势却开始远离人们的期望,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中关村作为高科技创新的中心,曾经汹涌地喷薄而出,但是这种喷涌只是一次性的。新浪之后,这种源头性的集体式喷涌成为历史。新的领袖型人物,新的领导全国的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新的产业和市场生态,至今都没有出现,也没有出现的迹象。

  中关村转折的六个标志

  我们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将中关村发展的转折点定位在1998年。这一年,"知识经济"成为这一年最热门的词汇,使得中国IT业开始超越产业界限,实现突变,一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年,后PC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热潮掀起,预示着产业内在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这一年,信息产业部正式组建,结束了国内IT业机制和体制障碍,一个面向未来的中国IT业新架构正式形成。而对于中关村来说,从这一年开始,她作为中国IT业的绝对中心地位开始遭遇越来越强大的挑战。变化不可抗拒地开始了:

  1、销售模式之痛:电脑广场像一股强台风自台湾登陆,中关村经营小店铺的老板们如坐针毡。5月8日至12日,首届中关村电脑节张灯结彩。但节日的欢庆并未给市场带来吉祥,这一年中,北京起码又冒出三个以上的"硅谷"。而来自台湾的钟琼亮带着电脑大卖场的先进理念来到北京,他没有选择怀抱抵触心里的中关村,而是在京城另一端的朝阳区落脚。一句广告语"现在买电脑,马上后悔"将火点进了中关村。1998年5月8日,20多家中关村厂商联名起诉百脑汇。一张状纸显示了"地头蛇"的威风。一审中关村小胜,二审双方言和,风波暂时平息。遗憾的是,在新的变革面前,中关村最初的反应选择了抵制!而不是积极拥抱。但是,变革是不可阻挡的,中关村传统销售模式从此瓦解。几年之后,电脑大卖场成为新的主流模式,中关村也不可能幸免。一直引领中国IT业潮流的中关村,第一次选择了追随潮流!

  2、发展模式之痛:互联网热潮初起,中国IT企业发展模式由销售为基础的产品模式开始向资本运作模式转变!一场新的游戏也在中关村内部掀起,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购并华渊,组建"新浪网",新公司市值5000万美元,四通利方占3000万美元。对于领导中国市场十多年的中关村来说,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虽然,新浪依据中关村积累的底蕴,在互联网热潮中依然引领风骚。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搜狐、中华网、网易、阿里巴巴、易趣等互联网公司在中关村之外如野火般地燃起。而中关村的大多数企业要过两年以后才开始认清这场革命的本质,才开始有所行动,但一切为时已晚!虽然,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大大抑止了新兴力量的崛起。但是,IT业的游戏规则却已经永远改变!关键是,新游戏取胜因素的不再是中关村的传统优势。互联网促成了中国IT业力量格局开始分散的事实!

  3、技术标准之痛:技术当然是中关村最不敢面对的问题,但是却是一个可以回避一时,却不能回避一世的问题,总有一天它会带着尖锐的锋芒来到中关村面前。1999年3月10日,微软主席盖茨选择深圳,而不是中关村发布其进入中国以来最野心勃勃地"维纳斯计划",试图在即将到来的计算机、广电、家电业等产业融合趋势中,垄断技术标准,全面控制包括袖珍电脑、掌上电脑、PDA、机顶盒在内的下一代信息家电市场。由此引发的"维纳斯"大争论是中国IT业第一次全民性的事件,虽然面对挑战,最终还是中关村的"女娲计划"作出了最强烈的应答。但它更是第一次面对技术标准这一产业的根本问题,而引发的深度争论与全面思考。尤其不可否认的是,这同时也是对长期以来中关村所引导的"贸工技"思想的第一次全面冲突。一个呼唤技术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中关村再一次面临被动的尴尬局面!

  4、市场竞争之痛: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对于中国IT业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的确,IT业最早与国际接轨,也早就与国际巨头同场竞技。而且,关税本来不高,走私等回避关税的措施早就如鱼得水。但是,这里有着一个很大的误区。虽然,关税造成的实际差异不会多高,但是,WTO之后,国外巨头市场竞争的投入力度和决心却可能大大提高。这才是更可怕的!以前,他们多少还是有顾忌,不敢太把国内厂商打得太悲惨,要温柔一点。但是,在WTO之后,心理障碍逐渐消除。为了占领这个市场,该多狰狞就得多狰狞了。而且对他们来说,中国市场毕竟是小部分,即使作为前期的市场推广投入也可作暂时的利润牺牲,而对于国内的弟兄们来说,这个市场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就是他们的身家性命!因此,真要放开架势肉搏,对联想这样的国内企业,我们怎么也不敢像柳总说的那么乐观!于是,我们将会看到,面对新的市场竞争,中关村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将在现在和未来几年内全面展开,遗憾的是,如今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次挑战的严峻性!中关村歌舞升平的乐曲依然嘹亮。

  5、围墙之厚与文化之隔:1993年3月,北京大学做出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决定--将约600米长的南墙推倒,改建为商业街。与中关村融为一体,南墙进入了一个新时代。8年过去了,北大在出了一批股票价格坚挺的知名校办企业、并且产学研一体化初具规模的大背景下,又做出令人吃惊的决定:拆除商业街,恢复南墙。北大南门西侧所有店面都要在2001年7月20日以前搬走。这是一个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校园文化与中关村文化融合的最终失败!

  6、发展方向之痛:中关村的政策和资源究竟是倾向于中小型创业企业还是已经上了规模的国内、外大型企业?是成为又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的"朝阳区",还是继续成为重点辅助高科技草根力量和"弱势群体"的孵化器?这是一个必须作出明确抉择的道路问题。中关村似乎已经作出了鲜明回答,这个答案就是融科资讯中心。这个中关村最大房地产项目地处中关村的心脏,将在5年内建成,定位于为世界一流企业服务,成为北京市继国贸商务区之后第二个电信交通枢纽。看来,中关村在北京也要努力争"第二"了!而更令人关注的是,主导这个项目的居然是中国IT业的领头羊--联想!显然,这件事情将大大改变中关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上一条:方兴东:正在消逝的中关村——比较篇
下一条:方兴东:正在消逝的中关村——思考篇

关闭窗口

 


I T 频道主编信箱  Tel: 0531-5193461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