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经济导报 -> 经济导报财富 

 

培养自己的“罗文”

2002-08-07 16:46:58 

  ■导报记者  黄延峰
  作为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在内心里渴求罗文这样只求奉献、不知
索取的员工。但是,只知索取、不给员工以帮助的管理者肯定不会成
功。因此,与其祈祷“上帝,赐予我们罗文一样的人吧!”还不如培
养使“罗文”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还不如在员工“需要知道”的
基础上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帮助,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而且在
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成功。
  敬业和诚信永不过时
  1899年,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发表在
自己出版的《菲士利人》杂志上,评论的对象是美国陆军一位年轻的
中尉罗文(AndrewS.Rowan,1857-1943),他临危受命于美国第25
任总统威廉·麦金莱(WilliamMckinley),把一封信送到古巴反抗
西班牙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手中并带回了情报,这就是居有史以来全
球最畅销图书第六名的《致加西亚的信》。100多年后,随着哈尔滨
出版社于2002年5月出版此书,在呼唤诚信的当代中国重又引起社会
广泛关注。
  2002年7月1日,本报人文·经典版曾将该书推荐给读者。在这之
前和之后,6月17日,《经济观察报》发表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雪莉的文章《把信送给加西亚》,强调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匹配问题。
7月22日《中国经营报》也发表了一篇书评,题目为《世界需要把信
带给加西亚的人》。很明显,大家一致认为,《致加西亚的信》的评
论角度因为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问题,故有所偏颇,同时也忽视
了一点:那就是世界不仅仅需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还需要与员工
合作、共同努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管理者。
  罗文为何什么也没有问
    由于受到儿子的启发,哈伯德使默默无闻的陆军中尉成了家喻户
晓的美西战争的英雄。但仅限于此,还不至于让这么多的人对罗文感
兴趣。罗文的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是因为哈伯德将评论延
伸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哈伯德强调的重点在于:罗文接过信后并没
有问“他在什么地方”。这一点经过哈伯德的突出和强调,“凭自己
的忠诚和才智去完成任务,不要问为什么”立即成为管理者心目中一
名敬业员工所必备的素质,并迅速引起政界、军界、学界等的关注和
重视,“送信”被当成了忠于职守、承诺、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
  为什么罗文什么也没有问呢?在书中《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一
文中,通过罗文的自述不难找到答案。当时,总统显然是把已经掌握
的全部情报都告诉了罗文,“他可能在古巴东部的一个地方等你”。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一种军人的崇高的荣誉感充满了罗文的胸膛,
“已经无法容纳任何的犹豫和疑问”。因此,罗文没有问是因为没有
必要再问。
  减少送信的成本
    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种罗文:一种是不多问却可能费时费事的罗
文,一种是问清所有的信息而迅速敏捷的罗文。喜欢前一种类型员工
的管理者肯定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喜欢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那种唯
我独尊的感觉,或者把限制给予员工信息当作建立权威的手段。因为
他不相信员工有足够的能力,或者根本不希望员工有独立开展工作的
能力,喜欢大小事情都在自己的亲自操纵之下。面对想进一步了解情
况的员工,有的管理者会说:我要什么都知道,还要你来干什么?干
不了就走。这已是素质比较差的管理者了。他把员工当作有头脑的机
器,但就算是电脑事先也还需要编制好程序呢。
  什么都不知情,又不敢多问的员工如何去完成工作呢?就算当时
不问管理者,他还是要四处打听,也许会走很多的弯路,无形之中就
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增加了成本。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是不会这
样做的,他深知:在管理实践中,大量的工作需要管理者和员工进行
沟通、相互协商、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不相互交流信息而让员工盲
目行动,无异于自束手脚、自制陷阱。成功的管理者会通过事前沟通、
互通有无,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同一个目标,只有那些不负责任、
家长作风、低能无知的管理者才会简单地说一句“把信送给加西亚”
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
  培养自己的“罗文”
  罗文是一个特例。他的英勇无畏是出于军人的天职和对祖国的忠
诚,出于个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管理者凭什么要求员工像军人般地
服从自己,像为维护国家利益那样献身于自己的公司,而且具有勇敢
无畏的忠诚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呢?扪心自问:管理者及其所
管理的事业有什么值得让员工去效忠、去奉献聪明才智的呢?是否给
员工自我需求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呢?有没
有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呢?如果没有,单方面要求员工的敬业、
忠诚,是不是不公平呢?是不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呢?
  美国先后三次派特使到古巴,只有罗文成功了。“静静地把信拿
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
一切地把信送到”,的确令人敬佩。罗文的成功,除了因为他是那种
“不需要监督而且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这一因素外,也是多方
协作的结果。为什么情报局长阿瑟·瓦格纳会推荐罗文,就连罗文自
己也没有说明。但肯定的是瓦格纳了解罗文的能力和经验,而麦金莱
总统也深信不移,并将自己掌握的情报全都告诉了罗文,更不用说一
路上的刻意安排以及地下组织和友人的帮助了。
  作为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在内心里渴求罗文这样只求奉献、不知
索取的员工。“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
罢工”。但是,只知索取、不给员工以帮助的管理者肯定不会成功。
因此,与其祈祷“上帝,赐予我们罗文一样的人吧!”还不如培养使
“罗文”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还不如在员工“需要知道”的基础
上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帮助,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而且在需要
的时候能够找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成功。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HR结构的“二八定律”
下一条:人才资讯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