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琼 华硕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板生产厂商,其自有品牌的主板在业内有 “硬通货”的美誉,同时华硕也是DELL、HP、SONY等欧美大厂的重要 代工伙伴。自2000年年底起,华硕在中国内地延伸品牌,主推家用电 脑。当时,华硕的内部计划是在一年内做到80万台。为此,华硕在中 国内地设立了300家左右的专卖店,并且统一售价。 虽然在PC上,华硕自称除CPU和显示器外,一切组件都可来自自 己的工厂。但是,市场无情,华硕技术上的自信并未能阻挡其在PC上 摔跟头。一年时间,华硕坦言PC出货量不到20万台,华硕昆明的一个 经销商,曾经在头2个月内没有卖出一台PC。不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 利润,华硕电脑都没有达到预期。现在,在一些地方华硕开始以40万 元左右人民币的价格把一些专卖店卖给当地的经销商,以收缩家用电 脑的战线。华硕退出家用电脑市场,转回主业,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 选择。这体现了一个企业应有的战略勇气——善于放弃。企业经营如 同炒股票一样,对决策失误或前景不明的产品应当学会放弃和及时止 损。 按照波士顿矩阵法,企业业务可分成四种类型:问题、明星、现 金牛和瘦狗。瘦狗业务是指市场成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低的业务, 它常常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华硕在华PC业务份额很小,市场前景也 很黯淡,是一个瘦狗型的业务,因此,华硕及时把PC业务卖出,是非 常明智的。 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都经历过痛苦的放弃和止损。从某种意义 上讲,退出和止损是一种善经营的表现,它能使企业告别累赘,步入 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一是有助于企业校正市场定位。企业为了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必 须明确地取舍与选择,以深化策略定位。不久前,厦华淡出手机业务, 就是矫正产品市场定位的一种积极做法。厦华作为国内家电行业较早 尝试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早在1999年就提出把手机、电脑两大业务列 为和彩电生产并重的支柱产业,然而公司着力培育的新产业不仅没能 贡献出利润,反而成为公司连续两年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回归彩电 本业对于厦华来说,目的是要集中精力做好高清晰数字电视。在高清 晰数字电视上,厦华与索尼、东芝等国际厂商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是有助于调整产品市场结构。种种迹象显示,目前世界经济情 况正在好转,消费与投资不断上升,尤其是各国央行衡量与调整经济 的工具——利率,已不再像去年经济低迷时期那样不断下调。由此看 来,为了降低成本、并且在经济复苏时得到快速发展,企业往往借助 在经济复苏初期进行一系列的放弃和退出,目的是为了调整内部结构 。西门子在裁员时就曾表示,此举是为了尽快将精力集中在具有竞争 力的业务上,同时丢掉那些收益不佳的业务。IT业巨头美国国际商用 机器公司(IBM),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开始逐步退出增值空间 有限而又竞争加剧的PC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转而投入利润更高的IT咨 询服务业务,并成为该领域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IBM在2001年 完成了公司新架构的建设工作,紧接着以裁员的方式将机体内多余的 部分剔除出去,从而彻底完成了一次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有助于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剃刀过处长出来的头发会更好, 在必要的时候选择减法,新的加法才能顺利地生长出来。现代管理学 认为,企业的管理纬度是有限的,如果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管理效率 低下,必须重作调整。诺基亚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战线铺得太长, 陷入非常严重的困境,后来公司调整了战略,忍痛割掉了占公司90% 的电子业务,包括计算机、电缆及电视生产部门,集中发展数字手机, 并把它作为终身重点,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制造商。 四是有助于企业轻装前进。华立集团在2001年10月成功收购了飞 利浦CDMA手机核心技术部门,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财富》杂志更是 用“中国收购美国”来总结这次划时代的行为。做大做强企业几乎是 每个商家的宿命,华立集团也一样。急于发展的华立集团也曾经盲目 走多元化的道路,并把资金投到了十几个与华立主业并不相关的产业 中。战线过长,资金分散,现金流通很快出现问题。1995年,华立集 团不得不收缩战线,退出了涉及9个行业的19家企业,把精力集中在3 个优势产业的4家公司上,并把精力专注于华立的优势产业——电能 表制造,大大提高了核心竞争能力。两年以后,随着中国“两网”改 造的开展,电表的销售量大增,公司效益也同步大幅提高。 世间行业千千万万,哪行做好了都能赚钱。每天都有企业跨台、 破产,又有企业诞生、发展壮大,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可以说,对 企业来讲,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这是一 种辩证法。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