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经济导报 -> 经济导报新闻 

 

服装:在传统中重新定位

2003-03-26 09:57:45  大众网-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杨学萍  青岛报道

  山东作为中国纺织工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建国初期就有“上
(海)、青(岛)、天(津)”之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山东
纺织已形成包括棉纺织、印染、复制、针织、毛纺织、麻纺织、化纤
、服装、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等行业在内的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
。即墨是山东服装针织产品的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市以其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外资企业投资,带动了整个服装产业
的升级。

  针织产品链初具雏形

  即墨市针织服装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中后
期及90年代。目前,全市共有工商登记针织服装企业367家,针织服
装已经成为该市的经济支柱产业,全市形成了以即发集团、雷达集团
等30余家企业为龙头的针织服装生产体系,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
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即墨市完成针织服装业产值91亿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1%,出口创汇2.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创
汇总额的39.1%。
  据介绍,即墨市发挥针织业传统优势,逐渐发展成为集科研、商
贸、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区域性针织业基地。2002年,即墨服
装批发市场、即墨布匹床上用品批发市场、即墨小商品市场和即墨皮
鞋批发市场4处市场组成的市场群被命名为“青岛服装城”,其中,
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在全国百强商品批发市场中位居第六位。即墨市委
宣传部王刚科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场+基地’有效地拉长
了针织服装产业链,目前,围绕青岛服装城的从业人员包括加工、零
售等近15万人。从事针织服装的专业村有120多个,从事专业生产的
专业户有2万余户。而产品链的拉长不但解决了更多劳动力的就业问
题,还使即墨的针织服装产业形成了‘扎堆’效应,越来越多的内资、
外资服装企业选择到即墨投资建厂,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培植骨干企业

  近年来,即墨服装产业发展很快,诞生了如即发、红领、好事中
等知名企业,然而,与国内的知名服装企业相比,这些服装企业无论
在知名度还是在实力上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还有更多的企业
是一些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档次低的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尚处在
起步阶段,与发达的针织名城相比,即墨针织服装还有不小差距。“
我们将重点培植即发集团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针织
服装企业集团,形成2至3家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在行业内有
较强带动力的大型针织服装集团。具体做法是,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扶
持的针织企业,根据实际业绩进行管理,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重点
支持,以名牌产品带动整个针织产业的发展。”王刚科长如是说。
  即发集团是即墨服装企业的典型代表,该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
期的一个手工业合作社,发展成为目前的国家大型企业。据即发集团
办公室主任吕思宝介绍,目前集团拥有固定资产10余亿元,辖设23个
内、外资企业。2000年,即发集团开始建造918亩的“即发工业园”,
已经有9个合资项目在园区落户。而青岛服装工业园则是青岛十大工
业园区之一,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近3亿元,吸引了一大批纺织服装企
业到园区落户,园区的发展为即墨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载体。

  建立世界名牌产品加工基地

  针织产品出口单一、产品单一、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过高是即墨
乃至山东外贸加工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过于集中的产业结构增大了
企业的风险。对此,即墨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开拓国内、
国外市场,依托现有的合资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和针织产品出口总量,
创造一切条件为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针织产品生产基地,建
立世界名牌产品加工基地。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是青岛工业园区之一,据该园区管委会的方秀
刚介绍,目前,园区已经引进合资企业278家,其中外资企业105家。
青岛永元运动服装有限公司是韩国永元集团在即墨的独资企业,据该
公司的中方代表付志方介绍,目前公司主要为美国的耐克等知名品牌
加工服装,公司有员工2800余人。2002年,公司出口创汇950万美元。
2003年,公司又投资2500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建成以后员工将
达到5000人。付志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永元集团之所以投资即墨
并一再追加投资,一方面是因为即墨发展制造业的地理位置和政府对
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据
了解,从2001年开始,即墨实施了“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机关干
部每年每人集资100元,而农民则可以接受免费的培训。

  发展空间很大

  即墨服装产业的发展是山东服装行业的一个缩影,鲁派服装在发
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据最新资料显示,在全国销售收入前十
名的服装企业中,浙江占4席,山东只有1家,而且前三名全是浙江的
。在利润前十名的企业中,浙江占了5席,山东却没有一家。对此,
省纺织工业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尽管经过多年经营,鲁派服装在国
内外的市场份额都在增长,但从整体上看还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山东省目前约有规模服装企业400多家,2002年全社会
服装(针、梭织)总量达30多亿件,服装总产量居全国第四,服装出
口额居全国第五。但规模企业少、布局散、优势不够集中,尤其缺乏
在全国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和航母式企业集团。与此同时,行业内存在
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现象,以某类出口梭织服装的平均单价为例:上
海13.66元/件、江苏11.16元/件、浙江10.67元/件,而山东省仅8.76
元/件。
  专家认为,鲁派服装主要缺少特色服装板块,而广东、浙江的服
装业之所以发展迅速,板块式区域特色是主要支撑点,像广东沙溪的
休闲装,新塘的牛仔、海南的内衣、温州的西装、嵊州的领带、宁波
的男装、杭州的女装等。另外,我省服装自创品牌主要集中在男西装,
女时装、童装、休闲装、针织外衣等服装品牌屈指可数;外贸加工专
业化程度低,几乎来什么单做什么活;部分出口服装在安全和质量等
方面与国际标准有差距,还没有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得力措施。
  省有关部门日前做出决定,扶植发展即墨的针织工业集群、海阳
的羊毛衫工业集群、淄博的牛仔面料服装工业集群等,尽快形成新的
“联合舰队”,依靠群体优势,膨胀总量、创建品牌。业内人士认为,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本、技术、产业世界性大移动是山东针织服装
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抓住时机实现山东服装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
产业的转移乃是当务之急。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