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使用网络上的稿件,对报刊编辑们来说比较普遍,即使你是本地新闻的编辑,这种情况也并非全无可能。尤其是文化和副刊成倍增加的版面让这些栏目的编辑们绞尽脑汁疲于应付,从网络上“下稿子”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但是编辑们在“下稿子”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一、 网络文章的政治思想性相对较差
2004年1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首批互联网出版机构负责人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表示,总署将详细制定《互联网出版管理规定》等规章,严厉打击带有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淫秽色情等违法违规内容的互联网出版行为。这说明网络上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淫秽色情等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网络文章政治思想性较差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网络经营者主观上不负责的结果,而有其客观原因。
首先,网民多属“新新人类”,年轻化、政治上不成熟。 其次,有些网络编辑由于专业不对口,他们缺乏出版编辑工作中所必须的汉语语法、汉语修辞、逻辑、应用文写作等专业知识,文史知识相对贫乏,因此不能及时发现文章中因语法和逻辑问题而产生的政治问题。 第三,各网站因为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同各大报社相比,普遍缺少具有丰富政治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老同志把关。第四,交互性强是网络传播最鲜明的特点之一,由于是双向的信息传播,受众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同网络媒体的互动,这样就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向整个社会发泄对政府或社会的不满。
另外,网络的国际性也使很多与我国政府敌对的国家和政治势力有计划地利用网络来攻击党和政府。
二、 内容的时效性强、真实性差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03年对部分国家和地区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半的网民认为网上的内容可信,36%的瑞典网民认为网上没有或只有一点信息可以相信。网络传媒问世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其可信度降至如此地步,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传统媒体都是党的喉舌,即使在全民皆商的今天,他们也从来没有把赚取金钱放在事业的首位。网络的经营者们都是新一代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创立网站的重要目的就是获取利润。这些经营高手们会想尽办法提高网站的点击率,以便争取广告商的青睐。据调查,90%的黄色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几乎在所有网站都可以看到算命、相面等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大多数网站涉及到盗版软件、电影的传播。
第二、信息量与信息确定性之间的反比例关系也导致网络传播真实性较差。网络媒体引以为自豪的就是传统媒体不能与之相比的“量”,它没有版面和时段限制,它既能横向地集纳最广泛的多元信息源,又能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CEO们称之为“海量”,但正是因为这“海量”的信息,才导致了他们现今为之头痛的可信性差的问题。
第三、很多网络写手是虚假信息的制造者。这些人为了“扬名立万”而“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那些被传统媒体的编辑们视为“垃圾”的文章,却很符合网络“版主”们“吸引眼球”的目的。于是那些违背文学创作原则、离奇古怪得足以让金庸、琼瑶这两大虚构高手也瞠目结舌的文章大量充斥于网络。
“真实性”是传统媒体的第一生命,因而绝不能允许网络上那些假新闻、假信息存在于自己的领域。所以,编辑们在“下稿子”时一定要认真核实所用文章、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因为这些信息具有轰动效应而降低对其真实性的要求,也不能因为文章的故事性和文学性较强而忽视作品的真实性。
三、 注意版权问题
报刊编辑们应该意识到知识产权游戏规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维护网络著作的版权也就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简单地用“佚名”、“无出处”等方法侵害作者的署名权 ;更不能擅自更改作品内容、甚至署他人名字等。2004年,国务院已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侵权盗版”列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整治重点工作。因此,报刊编辑们在“下稿子”时应主动注明网站或作者的名字,及时付清作者应得的稿费。引用内容时要注意分析、综合和改写,避免剽窃行为,以免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