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业界始终存有“新闻与策划是相悖的,策划的东西不是新闻,而真正的新闻报道是无法策划的”之观点,但同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是,当下的新闻传媒已愈来愈重视策划。特别对于党报来说,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就必须把新闻策划置于重要的位置,使“策划”贯穿整个“新闻报道”的始终。 之所以视新闻策划如此重要,完全是基于对近年来中国报业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的认识。报纸新锐在不断进入,原有媒体在急速扩张,不管是“主流”还是“强势”媒体,都不可能做到对有限新闻资源的“独占”。此种态势使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确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这也正是时下新闻界“策划制胜”一说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所谓新闻策划,是指根据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先入为主”的谋划,对新闻实施解构和整合,掌控报道的节奏,力求对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到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可读性强,全景式地报道新闻,深入反映其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一、打主动仗,精心谋划活动,随后对自己发起的活动作进行式报道,在策划中打造独家品牌。上世纪90年代,《青岛日报》先后组织了“沿黄河行”、“齐鲁行”、“长江三角洲纪行”、“环渤海行”等一系列重大采访活动。活动启动后,即在显要版面作跟踪式报道,从而使《青岛日报》完成了从“制造新闻”到“策划新闻”的一次次有效实践。这样的新闻策划虽然付出的成本较大,但却创造出独家的新闻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了最充分的开掘,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报纸的档次和影响力。 二、对一般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时间相对宽裕的特点,从容谋划,精心设置,“语不惊人死不休”。近年来,《青岛日报》对于香港回归、迎新世纪、申奥成功等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比较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举全编辑部之力,做了大量的事前策划。新闻策划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一人之力显然难以胜任,特别是可预见性新闻的策划,更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 三、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好对非可预见性突发新闻的报道策划。我们的体会是,此类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策划预备阶段。即发现新闻报道线索、收集与分析各方面信息、确定报道选题和报道效果目标的这段时间。二是方案设计阶段。即根据报道效果目标,对报道结构和报道方式加以设计,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设计方案的阶段。三是方案修正阶段,即从报道策划方案付诸实施到报道结束这一过程中,根据报道进展情况不断修正原先的设计方案。1998年春节前,《青岛日报》接访了一位下岗职工,她反映,一天晚上因生活困窘,她在外出借钱的路上哭泣起来。这时一位自称住在“14号”的机关干部走上前来,询问了她的情况后,鼓励她要有生活的勇气,并送上200元现金。这件事给这位下岗者的触动非常大,她希望编辑部能帮她找到好心人。编辑部立即感到这是一条难得的新闻线索,特别在年关临近时推出一组报道,必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于是次日《青岛日报》一版头题即刊发了“寻找14号”的消息。随后编辑部做了精心谋划,记者分头到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周边查找“14号”的居民,经过近一周的连续报道,终于找到了乐于助人的那位市委机关干部。这次报道策划,由于反应及时,方案周密,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总结一系列成功的新闻策划经验,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闻策划不存在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只要能够遵循时新性、合理性、时宜性、可受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新闻策划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近几年的新闻策划实践中,我们同时感到,新闻策划虽然需要主观能动性与新闻事实的积极互动,但也不能“盲目策划”、“凡事策划”,而是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否则,很可能带来不成功的策划并影响到报纸的声誉。 首先是真实性原则。除可预见必然将发生的事件外,新闻策划的前提是对已经存在或发生的事实的策划。任何捕风捉影的谋划都可能给新闻报道带来极大的风险。其次是贴近性原则。广大读者的关切度直接影响到新闻策划的效果,所以新闻策划必须考虑与受众的贴近程度,不然有可能陷入小题大做的尴尬处境。再次是前瞻性原则。顾名思义,新闻策划必须具有超前性。近两年,《青岛日报》始终要求重大新闻事件要“早知道”,“早谋划”,“早动手”,“早调整”,这是对新闻策划的超前属性所提出的要求。 除了要把握以上几个原则外,新闻策划还应尽力避免以下几方面问题的出现。一是要充分论证新闻策划的可行性和影响力,切不可只做表面文章,浅尝辄止。二是不能不了了之。新闻策划只有付诸现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全盘考虑,切忌半途而废。三是避免单兵作战。新闻策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采编部门甚至经营部门从上到下的集体行为,要求群体参与、群体配合。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