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六期 

 

开拓经济报道的宣传空间
翁晓泉
2004-06-16 15:34:57 

  如何增强经济报道的权威性、贴近性和艺术性,拓展经济报道的宣传空间,提升经济报道的质量和水准。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感受,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独特视角。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采写经济新闻报道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选题。视角独特首先体现在选题的创新性上。选题巧妙、视角独特是经济新闻出奇制胜的基础。因此,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除了在政府的会议文件、政策法规以及其它媒体的有关报道中寻找信息外,还应该深入实际生活,发现新问题、体察新动向,寻求常规新闻报道以外的新题材、新角度。例如,有一则反映市郊农民进城种菜的经济新闻,就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偶然发现二环路边的一块征而未用的荒地上有几个市郊的农民在种菜,而本地有的农民宁可成天打牌,也不愿意劳动,靠征地补偿费度日。记者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奇特的经济现象,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农民思想的变化这一角度,进行了深入调查,采制了立意新颖、颇受欢迎的经济报道。其次,从人的视角表现经济。从人的角度写经济,不仅可以开拓和提升经济报道的价值,丰富经济报道的内涵,而且可以使经济报道充满人情味。有了人的参与,容易枯燥乏味的经济报道也会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再次,从全球的视角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以经济的视角看世界,以全球的视角看经济,便可以开拓经济报道的新视野。透过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可以看到起支配作用的“利益”之手,使经济报道具有新意。同时,将经济报道放到全球的环境下进行审视,便可以赋予经济报道更多内涵和时代特征。
  通俗阐释。在不少经济报道中都存在着计算数据、专业术语过多以及缺乏故事性、情节性的问题。经济记者在注重经济报道的理性化特质的同时,还要使经济报道变得鲜活精彩、通俗易懂。解释性、分析性和调查性往往是提高经济报道收视率、使经济报道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经济报道属于专业性新闻报道的范畴,也就是说,经济报道会涉及经济学的许多专业知识。然而,经济报道的价值在于,用社会上普通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把经济学专家、业内人士以及有关企业、行业内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传播给受众,并把公开信息中所蕴涵的动向揭示、解读出来。这种深入浅出的分析、通俗化的阐释以及深入实际的调查发现,都使得经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充实、丰满,使得经济命题更加生动、透彻,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经济学家》刊登过这样一篇经济评论,题目是《作为外部性的孩子——别出声:什么时候应该把孩子藏起来,并不出声》。这篇文章主要提醒人们对还没有得到充分评价的市场的外部性的注意,并对有关的公共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作者从孩子的哭声对周围人的影响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加以阐述和分析,结果使这则经济评论通俗易懂,而且很有趣味性,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事件把握。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不断地涌现出来。作为经济记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选取那些带有典型意义的经济事件进行采访报道,抓住经济活动中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使经济报道的力度和深度加以延伸。经济记者要善于观察分析,加强对经济事件的把握能力,善于透过经济事件,抓住事件背后的看不见的手,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事件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背景下,又有其必然性。对于经济事件的报道,还可以使受众了解到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困难,从而增强受众对于经济改革的深入认识,以及对于改革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
  深层剖析。要使经济报道更具权威性和启示性,使外行人愿意看、内行人感到有味道,还需要开拓和挖掘经济报道的深度。首先,提炼报道主题、剖析经济命题的要义是使经济报道具有深度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记者能够发掘新闻事实的含义,使新闻事实彰显出新的意义。其次,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出现的经济现象或经济事实,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大环境分不开。经济报道要从全局的角度对这些经济现象加以剖析,分析其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整个大环境和大背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经济报道的立意和深度进一步延伸。
  源于生活。贴近性是经济报道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切身利益入手,可以使经济报道产生广泛的反响,激起百姓的共鸣。经济记者既要关注宏观经济现象,又要关注微观经济现象,关注与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话题,并且能够以小见大,透过微观看宏观,使经济报道既贴近生活,又颇有深意。在经济报道的采访过程中,洞察经济新闻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并以此为切入点,以通俗化的表现方式展现给受众。例如,通过报道百姓消费观念、择业观念、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反映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展现人们的精神面貌。从生活的层面观察和报道经济,丰富了经济报道的内容和视角,也使经济报道更为生动、鲜活,赢得受众。
  多样表述。经济报道在传播过程中的表述方式非常重要。首先,经济报道可以根据报道内容选择一种最能说明问题的适合的报道形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报道形式从不同角度加以报道,围绕同一主题,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其次,采用故事化、情节化的处理。在经济报道,尤其是一些专题性的经济报道中,把要报道的经济现象、阐发的经济事件、分析的经济问题加以故事化和情节化,并通过这种故事化和情节化的描述,使经济报道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再次,注重形象化的表述。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只有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才更容易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例如,针对经济报道中专业术语和数字较多的情况,在撰写报道时应尽量通俗化、形象化、口语化一些,避免生僻的缩写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通过图表、曲线、比喻、举例等多种表述方式,淡化经济报道中的抽象和枯燥,增强经济报道的感染力和直观性。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话题版的生命力
下一条:科学性 实用性 服务性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