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六期 

 

“三贴近”的方法论意义
——兼论市场与阵地的内在逻辑关系
2004-06-16 15:44:3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本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牢固占领舆论阵地之目的的不二法门。从这个意义上讲,“三贴近”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其内核的科学的方法论。然而,现在既然将其作为一项方针重新提出并予以强调,这一方面说明在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中,“三贴近”未能得到很好的践行,甚或于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三脱离”现象多有泛滥。“三脱离”最为可怕的负面效应是,一方面媒体由于内容生产上的僵化、空洞,从而远离了市场也远离了群众,发展无后劲,创新无活力,媒体自身的发展与做大做强受到了严重束缚;另一方面,媒体远离了市场、远离了群众,其直接后果便是我们的新闻媒体面临失去群众进而丢失宣传舆论阵地的危险。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能不认真地思考一下市场与阵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方法论的层面而言,“三贴近”即是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回归其本来的意义:那些真正能够反映生活、反映实际、真正被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只有被群众喜闻乐见了,才能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目的。就媒体而言,将“三贴近”落在了实处,使我们的新闻报道生动、鲜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媒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赢得主动。“三贴近”是新闻战线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形式与手段,也是在新闻战线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自觉履行“三贴近”方针,才能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最大可能地占领舆论阵地,充分履行好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与此同时,媒体也才能够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也就是市场与阵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之所在。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两张市场化的报纸《齐鲁晚报》与《生活日报》的实践也证明,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履行“三贴近”方针,让新闻报道回归本位,报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拥有巨大的发行量和受众群,由此吸引来大量广告而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同时由于受众的众多,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报纸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从而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价值。从倡导记者深入社区、深入市民生活中去的“五个一”工程的推出,到连续两年在各新闻版面开设“三贴近”新闻大赛,引导、激励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民工专场招聘会、民工法律援助、拯救最后的儿麻患者、救助特困家庭到济南义工、过年一家亲、资助大学贫困新生等活动的策划与成功开展,都是对“三贴近”方针的最好实践。这些活动之所以能够激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就在于其出发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其落脚点还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适应新形势,改进新闻宣传,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实现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但由于长期以来对“阵地观”过于片面地理解与认识,漠视舆论宣传的规律与科学方法,人为地割裂市场与阵地的内在联系,导致一些媒体,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的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形式主义严重,不管群众是否喜欢、是否接受,内容僵化、空洞的产品充斥于版面,空话、套话、废话连篇,严重远离市场、远离群众、远离生活,成为一些人“自娱自乐”的工具,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了大众传媒的本来意义。放弃了人民大众这个最为宝贵的市场,实际上也就放弃了自己应该坚守的阵地。一个丧失了自己的阵地,或者说是阵地不断萎缩的媒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又从何谈起?深究其因,固然主客观的因素多多,但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僵化的、形式主义的版面形式与八股文风,充斥于每日版面上的大量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官样文章、贴金文章、八股文章,才使自己逐步地丧失了阵地。“三贴近”的提出,实际上是在关键时刻为媒体在核心产品——内容生产上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应该说,“三贴近”是一种回归,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新闻的本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的一切工作,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应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样,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媒体所从事的新闻报道,也应当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惟有如此,方能增强舆论引导力,牢固地占领舆论阵地。否则,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这就是“三贴近”在方法论意义上对我们的启迪。
    当然,“三贴近”的内涵绝非字面上理解的那样简单。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落实“三贴近”,也应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三贴近”急功近利式的理解,有可能导致对“三贴近”的庸俗化,从“三脱离”的极端走向片面地追求市场最大化,庸俗地迎合市场,特别是片面迎合市场中非主流的价值观,走向媚俗的低级趣味,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不讲政治原则,漠视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一种更大的危险,是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同时也与科学方法论背道而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体的市场观与阵地观,是辩证的统一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联系。要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要求我们首先必须从思想认识上解决问题,从讲政治的高度理解“三贴近”的内在意义,是媒体履行好“喉舌”功能的必然选择: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正确认识、处理好市场与阵地的关系,我们迎合市场是为着占领舆论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而非媚俗式地迎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单纯地为市场而市场的观念;第三,将“三贴近”化为我们自觉、自为的行动,贯穿于新闻宣传工作之始终,像李长春同志所要求的那样,“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工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工夫,在力争实效上下工夫”,以生动鲜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作品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从而履行好党和人民“喉舌”的职能。(王忠俊)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