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标题里应用外来语, 这种“混血儿”以其鲜明的个性、别样的风格,正在受到报纸读者的青睐。不断的实践使外来语在标题里有了立足之地,同时实践也使外来语在标题里的存在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规律。在新闻标题里插入外来语有以下三种方式: 原文置入——不改变外来语原有结构,直接在标题的恰当位置将其置入。 例1 警惕office里的强奸案 (载《新民晚报》1997年6月24日) “Office”即“办公室”。这里是直接引用置入标题,其目的是有意造成标题的悬念感,以此牵引读者卒读新闻。 缩称置入——它是将定型定义的词组、短句,通过节缩后再插入新闻标题的适当位置。 例2 老山:CCTV直播的“幕”前“幕”后 (载《中华新闻报》2000年8月25日) 例3 季度GDP数据首次修订(主) 一季度GDP增长率提高0.1个百分点(副) (载《湖北日报》2004年5月18日) CCTV,即Chinese Center Television(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缩写;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这些经过节缩后的外来语置入标题,一般读者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个“是什么意思”的前提又要看其与读者的接触频率。比如“CCTV”,人们一打开电视就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的一角看到,天长天久,人们可以脱口说出它姓什名谁,这样的标题就容易被人接受,为人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陌生植入”的外来语要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在引题、副题,或在新闻的正文中作出必要的阐释,如《国际田联飞行药检有结果(引)“马家军”全部OK!(主)》(载《新民晚报》1994年1月26日),一看引题就知道是比赛前例行对运动员违禁服药情况检查,再加上“OK”在人们生活中常常用到,大家都知道是“好”、“行”、“可以”的意思,读者在理解时就不难了。 译文置入——先是将外来语经过翻译,然后再在标题的适宜位置置入。 例4 机主欲转台,一则“转拷留言”有何不可?恳请拷台小姐——(引) 人走茶别凉 微笑道拜拜(主) (载《新民晚报》1998年12月1日) 此标题有两处“外来语”的译名,第一处是引题中的“拷”,即“CALL”,前几年拷机流行的时候,人人都知道它的含意,其意为“叫”、“呼喊”、“寻呼”,对于人们常常说的“拷机”、“有事请拷我”很多人都懂,但一旦将“CALL”直接置入,很可能就生涩了。第二处是主题里的“拜拜”,即“再见”的意思,是英语“ bye-bye”的音译。如果将“bye-bye”直接置入标题,读者就有可能不明白其意了。 从实践角度看,这种外来语标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外来语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给新闻标题带来了一种新鲜感。在二十多年前,这种外来语式的标题几乎看不见。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外交往增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报纸成了一个重要的传递“窗口”,这些外来语式的标题出现在报纸上,是中外文化的一种巧妙融和。 2、外来语在新闻标题中恰当的运用,一定程度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如《苏联站长走访中国南极长城站(引) 听到“达互里希”——备感亲切 看到南京产品——连声称赞(主)》(载《新华日报》1985年2月1日),主题里的“达互里希”在俄文里是“同志”的意思,将它引入标题,一方面表达了中俄(原苏联)两国人民亲密无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又以“达互里希”替代了“同志”,同一个意思换个说法,增加了汉语称呼中的内容,令人感到新颖别致。 3、外来语概事简略,形象生动,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好记,容易被人接受。如《面对WTO 媒体怎么办?》(载《中华新闻报》2000年8月28日),题中的“WTO”是“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缩写。随着新闻媒体上频频出现这一名词,读者对其准确含义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记忆。再如《美参议院投票表决(引) 将最后审议对华PNTR议案(主)》(摘自新华社2000年9月7日电),“PNTR”是指“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如果用中文标出,字数太多,用英文缩写标出,标题相对简短了许多。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