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的贴近性直接关系到可读性,关系到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眼下,有一些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群众不喜欢,原因就是刊播的东西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充分发挥新闻引导舆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功能,真正担负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就必须从新闻受众的地位及时代需要出发,在提高新闻的“三贴近”上下一番工夫,努力增强新闻的影响力,这也是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 一、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这是我们新闻媒体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提高新闻贴近性的根本指导思想。新闻记者负有表达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意志的重任。既要完整准确领会掌握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又要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把党和政府要说的与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既要全面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又要改进方法,讲究艺术,写出特点写出风格,把坚持正确导向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结合起来;既要引导教育群众,又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适应群众接受能力,把新闻工作的导向性与实效性结合起来。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新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新闻舆论形成的过程来看,舆论是自下而上,从客观到主观;舆论引导是自上而下,从主观到客观。两者是辩证的统一。舆论反映是基础,没有反映,便无从引导;舆论引导是主导,没有正确的引导,舆论反映也就会失去准则。这个过程是传者与受众上下沟通、互为影响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唯物论的反映论,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新旧体制、东西文化相互撞击的大背景下,各种新矛盾、新思潮不断出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到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冷静地、科学地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才能掌握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做到个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的统一、细节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现像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支流真实与主流真实的统一。新闻记者要始终坚持讲真话,讲真理,真诚引导,取信于民。 三、坚持不懈地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去。新闻记者要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植根基层,深入群众,去生动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所创新,有所作为,不辱肩负的使命。“深入”是做好记者工作的前提,没有这种认识,总是浮在上面,就会成为断源之水,所写的稿件也只会停留在一般化、表面化的泥沼中。个别记者平时总以各种借口,懒得深入下去,写稿总想走捷径,要么蹲机关、泡会议,要么改材料、打电话等,结果路子越走越窄,陷入“山穷水尽”之境。基层,是人民群众最主要的活动“舞台”,最能直接具体地反映现实生活。当然,下基层,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处处留心。跑基层,还要有一股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去,越是惊险的场面越要到。到群众中去,才能洞察现实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揭示问题,促进问题解决,是一个新闻记者应有的职责。记者要注意培养自己调查研究的习惯,敢于抓住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写出有价值的分析性新闻。如《土地流转难在何处》、《污染这个顽症为何难整治》等。这些问题性稿件都从“点”上突破,揭示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理有据,分析透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使地方领导和群众深受启发,普遍称好。 “三贴近”更要关注弱势群体。面对一些衣食有虞、艰苦度日的特困群体,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有责任去关爱他们去帮助他们。因而,为了唤起全社会向他们倾注爱心,我们组织采写了《搭起再就业的“金桥”》、《让弱势群众打得起官司》等稿件;为了鼓励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我们通过对一个个再就业典型的采访,写了《找回失去的舞台》等专题报道,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 (临沂)贾中兴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