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穷毕生精力完成神话鬼怪小说集《聊斋志异》,被鲁迅先生誉为“专集之最有名者”。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之王”是山东淄博人,他一生都生活在山东,齐鲁之邦的山山水水浸润了他的性情和文笔,故郭沫若先生撰联称赞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崂山太清宫的房客
海上名山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自古就有“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之说,崂山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庵”,其中以太清宫的规模最大。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北宋初年,由 “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1672年夏,蒲松龄与其同乡好友、顺治年间进士唐梦赉等人同游崂山,在此寓居。
太清宫内古树参天,观院古朴,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干围1.78米,树龄约700年,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宫中还有一株白牡丹,高及屋檐,艳丽多姿,世间罕见。蒲松龄在此与牡丹、古树、山茶相对,宫内悠远的氛围孕育了他的灵感,于是白牡丹和红山茶在这位柳泉居士的眼中变成了美丽的女子,与一书生演绎了一段恋情,此即《聊斋志异》中的名篇《香玉》。
太清宫名胜繁多,月明之夜月出海上,一片澄明,恍若神仙世界,崂山十二景的“太清水月”即出于此。传说蒲翁当年在太清宫赏月,忽见一道人穿墙而过,定睛看时,却是送夜餐的道人从月门进出,此即《崂山道士》的创作背景。受崂山山水的浸润,蒲松龄还留下了《崂山观海市歌》和多篇反映崂山风情人物的小说,至今读来仍脍炙人口。
泰山情结终难忘
由于地缘和文化的原因,蒲松龄对东岳泰山情有独钟,创作了《狐妾》、《一员官》、《潞令》等为数众多的泰山作品和一大批赞颂泰山的诗词文赋。据资料记载,蒲松龄曾于公元1673年和1706年两次登临泰山,雄伟的泰山在他眼中是那么清奇瑰丽超凡脱俗,正如他在《登岱行》所说:
兜舆迢迢入翠微,
往为白云荡胸飞。
白云直上接天界,
山巅又出白云外。
黄河泡影摇天门,
千峰万峰列儿孙。
放眼忽看天欲尽,
跂足真疑星河扪。
瑶席借寄高岩宿,
鸡鸣海东红一簇。
俄正五更黍半炊,
洸漾明霞射秋谷。
吴门白马望依稀,
沧溟一掬堆琉璃。
七月晨寒胜秋暮,
晓月露冷天风吹。
顷刻朝暾上山觜,
山头翠碧连山尾。
及到山下雨新晴,
归途半踏蹄涔水。
回首青嶂倚天开,
始知适自日边来。
两次泰山之行,蒲松龄处处留心,将所见所闻随手化为小说细节,点染出色,触处生春。泰山历史悠久,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民俗、宗教资料,这在蒲松龄的作品中都有记载,如《云翠仙》一篇就具体地记载了泰山的“跪香”:“有优婆夷、塞、率男子以百十,杂跪神座下,视香为度,名曰跪香。”同时蒲松龄还与泰山士人广泛交往,谈诗论道,搜集相关典故资料,综观蒲翁所著泰山小说诗文,内容多属这一文人圈子。在蒲松龄的著作里,没有什么地方比泰山享有更多的篇章,蒲翁通过他神奇的笔触为泰山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泰山也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为蒲松龄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沂蒙山区的
塾师生涯
据史料记载,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城西南部有一处庄园住宅“刘南宅”,始建于明朝初期,按阴阳八卦设计,分为南宅、中宅和北宅,其中以南宅为最,故世称“刘南宅”。“刘南宅”三宅毗连,鳞次栉比,亭台楼榭,花木扶疏,布置分割宜当,极富北方园林之韵致。庄园主人刘家是沂蒙山区有名的大户,明清两朝的缙绅望族,据老人讲述,沂水县历任知县上任必先去刘府拜谒,否则乌纱难保。
当年蒲松龄屡试不第,迫于生计曾在刘家做过塾师,其小说《钱流》,据说就是以刘家为背景写成的。
刘家先祖仕了明朝仕清朝,为官为人忠节不保,为蒲松龄所不齿,他曾写过一篇《三朝元老》讽刺此事。后来蒲松龄离开“刘南宅”到沂水县沙沟镇李家设馆授徒,此处离齐长城关口穆陵关不远,教学之余,蒲松龄便常到关前山河寺唐代银杏树下与寺内高僧品茗赏景,谈古论今了解掌故,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沂水秀才》、《杜翁》等14篇以沂水为背景的小说。蒲翁在沂蒙山区影响甚大,至今沂水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