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2-21 09:51:00
|
|
|
1898年戊戌变法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在各地实行新政。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办新式学堂。适应新式教育发展的需要,山东的公共图书馆事业逐渐兴建。1909年农历正月十三日(清宣统元年二月三日),山东巡抚袁树勋向宣统帝上奏《山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折》。奏请创建山东图书馆,以便收藏四库善本和各国图书,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使之与新办的新式学堂相辅相成。二月二十日奉朱批“学部知道,钦此”。三月二十日,山东图书馆破土动工,同年九月竣工,共耗银2万两。 初建的山东图书馆,位于风景秀丽的大明湖畔,面山背湖,是一座典型的馆园结合式建筑。大门坐西向东,正中嵌有山东提学使罗正钧手书的“遐园”二字门匾。园内正中为海岳楼,楼前为宏雅阁(阁前是阅书室),用以贮藏图书与金石文物,楼西为神龛,楼东为虹月轩,另有金丝榭、碧琳琅馆、提要钩玄之室、明漪航、浩然亭、朝爽台等,系储藏古碑石、装潢书帖、职员居住及阅者休息之所。漫步院内,处处可见古树假山、曲水拱桥、回廊幽径,它们互相映衬,将整个院落装扮得风雅别致,人称“历下风物,此为最胜”。 山东图书馆初建时实行坐办制,由山东提学使总提调。主持馆务的坐办,由山东提学使聘任。1913年9月改为馆长制。1915年冬,更名为山东公立图书馆,直属省长公署,馆长由省长聘任。1929年夏,改属省政府教育厅,同时更名为山东省立图书馆。新中国建立后,山东省图书馆隶属山东省文教厅。1952年,定名为山东省图书馆,先后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省文化厅。1983年起,隶属山东省文化厅。 建馆初期,按照1909年制定的《山东图书馆章程》中“凡山东人著作,搜罗必备,别为一部,以征是邦之文献”之规定,馆的业务除正常采购外,主要接受了大量私人捐赠藏书:1928年马惠阶藏书6875册捐入馆藏,开启了善本收藏之先河;1932年河南扶沟柳式古将其藏书19335册捐给该馆;1946年聊城杨氏海源阁劫后余藏3.2万册入馆藏……建国后,除接受私人捐赠及在土改运动中查收一批书籍外,还没收了唐仰杜等汉奸、军阀的大量藏书,并搜集了一批解放区的革命文献等。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山东省图书馆的藏书已达三四百万册。其中70余万册的古籍藏书,种类版本齐全,有许多抄本、稿本、批校本、刻本,不少系海内孤本,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另外,馆藏的辛亥革命时期山东同盟会机关报《齐鲁公报》、原中共渤海区委机关报《渤海日报》、胶东区委机关报《大众报》等一批资料也异常珍贵。目前山东省图书馆凭借其雄厚实力,已列入了全国十大图书馆的行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