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如同可以战胜意大利的韩国足球一样,韩国的影视剧今天也在大 放异彩。尽管获奖是咱们屋里的《生活秀》,但闪光的则是邻居的门 窗。 韩国影视剧迅速崛起,如同足球冲进世界八强一样,已是不争的 事实。不同的是,“恐韩”症尚未蔓延出中国足球界,威胁到中国影 视界的大门。我们目前还可以沾沾自喜地列举出张艺谋或陈凯歌这样 的国际性大导演,认为中国电影人还没沦落到向“小小的高丽国”俯 首称臣的地步。 令世人刮目相看的韩国,在疆域范围和人口数量上都永远无法与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相比,但除此两项外,我们却在许多领域 里甘拜下风,甚至连灿烂悠久的文化这块最后的阵地,我们也渐渐失 去了与生俱来的自豪感。 不是在刚刚胜利闭幕的上海电影节上,“韩流”锐不可当。而是 在一次次隆重召开前,中国电影人早就深感到“韩流”的大兵压境。 但是,抵抗的新军却补充不上来。正如韩国导演所言:尽管韩国年轻 导演对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中国导演依然敬重,但现在则对能反 映当代青少年生活的中国年轻导演更加关注。 中国电影人不是刚刚出现忧患意识。早在十年前,面对王小帅、 路学长等年轻一代导演迟迟不能领取在银幕上驰骋的“驾驶执照”, 田壮壮就不无忧虑地讲过:“假如再过五六年才允许他们浮出水面, 他们创作的巅峰期就已成过去,再找不回来了。如果电影事业出现断 代的话,其后果更不堪设想。” 当时,正因《蓝风筝》而遭封杀的田壮壮悲哀地叹息:“我最好 的时光逝去了,希望在他们那里……”然而十年后,“巅峰期”已过 的第六代导演,依然还苦苦地在边缘挣扎,未能续传中国电影曾经辉 煌的香火。 在继续迷信老演员、老导演,缺乏新观念、新思路的窠臼里,中 国电影人的确已不打起精神。眼巴巴看着韩国电影缔造票房神话,不 仅征服本国观众,还征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观众,甚至还闯进了美 国人的视野。 中国球迷绝望地在西归浦喊道:“中国足球,你怎么了?!” 中国影迷也快绝望地在“胜利闭幕”的电影节上喊道:“中国电 影,你怎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