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财经] [生活] [体育] [ IT ] [娱乐] [社会]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大众电脑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大众网其他刊物 >>

山东青年报 齐鲁少年 山东青年        
   
大众网首页 -> 山东青年报 -> 青年报七版


万名中国学生闯荡俄罗斯

王晓玉
大众网-
山东青年报   2002-08-15 11:13:26 sdqnb20020815

  最近,一个亲戚从国内打来电话,说孩子今年高中毕业,想到国
外读大学,但又不了解情况,希望我帮助打听一下在俄罗斯上大学的
有关情况。受人之托自然不能怠慢。为了交出一份比较完整、准确的
答卷,记者专门走访了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莫斯科大学和普希
金俄语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中国留学生,还和在俄罗斯进行学术交流的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探讨。
  俄罗斯有一万多中国留学生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逐渐开始紧张,中国赴苏
联留学自然受到很大影响,没过几年,曾经是苏联高校一景的中国留
学生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此之后的20多年里,中苏之间的教育交
流基本断绝。
  中苏两国重新恢复派遣留学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先是进修
生,然后是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个阶段仍然是以国家公派为主,兼有
少量单位公派人员,到苏联解体前后,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一度
达到上千人。这个数量虽然无法和五六十年代相比,但也称得上中国
到俄罗斯留学的第二次高峰。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人到俄罗斯自费留学的人数猛增,目
前在俄罗斯就读的中国学生有一万多人。可以这样说,中国人自费到
俄罗斯留学,不再是小打小闹、散兵游勇,已经走过了摸着石头过河
的阶段。这是因为,俄罗斯的高校经过几年的摸索后,积累了一些招
收外国学生的经验;中国出国留学的中介机构也逐步趋于成熟,尽管
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操作的规范性和服务的可靠性都有明显提高;至
于那些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经过最近几年出国热的耳濡目染,也
比以前成熟得多,现在出国留学不是有地方就去,而是会在很多机会
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总的来说,俄罗斯作为一个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有它吸引外
国留学生的地方,到俄罗斯留学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是中国
学生的一个不错选择。与此同时,俄罗斯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俄
罗斯读书不同于在美国、欧洲、澳洲等其他发达国家,这里面既有优
势,也有弱势。
  目前正在俄罗斯学习的中国自费留学生,基本都是国内高中毕业
以后到这里读本科的,其中多半是国内的高考落榜生,还有一些是在
国内已经被大学录取,但本人对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而自动放弃的。
不管是哪种情况,当初都是抱着到国外镀金的美好愿望而来,希望通
过几年的努力拿到一个正规大学的毕业文凭,至于以后有什么打算,
多数学生称这要等到毕业以后再说。在不少国人的心目中,到国外留
学是一件非常美好,甚至有些浪漫的事情,可实际上,留学充满了困
难和艰辛。
  赴俄留学最少需要20万人民币
  能送孩子到国外留学的家庭,大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在留
学已经大众化的今天,也不见得每个学生的家庭都非常富裕。俄罗斯
的大学一般都是5年制,再加上一年的预科,要获得一个本科学位,
一共需要6年的时间。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俄罗斯不同学校、不
同专业的学费相差也很大。以莫斯科大学为例,MBA工商管理硕士最
贵,每年9000美元,社会系最便宜,每年只有2000美元。按最低学费
每年2000美元、生活费每年1500美元、住宿费每年1000美元,粗略计
算一下,6年下来至少需要将近20万人民币。
  在莫斯科高校的校园附近,时而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中国学生,
穿着时髦新潮,几乎每人都揣着手机,时常还聚到一起下饭馆。虽然
我没有直接和他们对话,但凭开销时的大方和悠闲自得的神情,基本
可以断定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可这样家庭出身的毕竟是少数,
多数学生来自大中城市的中上等家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普通的工薪
阶层,孩子在国内没有考上大学,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拿出家里几乎
全部积蓄,目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家庭
出身的孩子,知道父母不容易,最初到这里来的时候,就做好了边学
习边打工的思想准备,以此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中国学生上的都是名牌大学
    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国外的“野鸡大学”到中国
招摇撞骗的报道,这种骗子在不少国家都有,其中多数都是集中在欧
、美等发达国家。他们搞得想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格外小心,生
怕自己也会上当受骗。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俄罗斯
有这样的“野鸡大学”,即便有人为了赚钱搞个什么培训班,也很难
骗到中国人的钱。
  敢这样说的根据是:俄罗斯名牌大学的大门都向外国学生敞开,
而且入学考试也比较容易。换句话说,只要交了钱,就可以在名牌大
学注册,上课和俄罗斯人在一个班,住宿也是和当地学生在一起,如
果每门考试都能过关,最后拿到的毕业证书也和俄罗斯同学的一模一
样。据统计,目前在俄罗斯上学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都在一流大学
学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俄罗斯最顶尖的大学读书。
  前不久,在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举行的一个教育交流活动中,
莫斯科大学校长高兴地对记者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莫斯科大学
曾经是中国留学生最集中的学校,最多的时候达到600多人,谁也没
有想到,这个纪录还能被打破,目前在这里就读的中国学生已有1000
多人,早已超过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与中国的教育交流已经成为莫斯
科大学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有人戏言,是中国学生养活
了莫斯科大学的老师。
  打工也不容易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这个地方比较特别:消费高,但
收入低。中国留学生最集中的莫斯科,连续几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
世界消费水平最高的几大城市之一。如果每月拿出100美元来吃饭,
折算下来一天3个美元多一点,也就是维持一个最低生活标准,买什
么食品都得精打细算,要是在冬季,水果、新鲜蔬菜想都不敢想。按
照俄罗斯目前的法律,外国人要在这里工作需要申请相应的资格,也
就是要有打工卡,但这项规定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管理和监督并不是
非常严格,如果留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基本也没有什么限制,
关键是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并不好找。
  一般来说,中国学生都是在那些与中国人有关的行业里打工,有
在市场上为中国商人卖货的,有到中餐馆当服务员的,有送华文报纸
的,有为中国游客当导游的,至于收入多少,主要取决于每天能够投
入多少时间和精力。
  打工除了要吃苦以外,还要解决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本科生一
周要上6天课,每天课程安排得很满,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什么空闲,
出去打工在时间上就非常困难。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学生忙里抽闲,
兼职干一份工作。
  最大苦恼是上课听不懂
    按照俄罗斯的规定,外国学生在升入本科之前,要在预科学习一
年。上半年学习俄语,下半年用俄语回顾高中学过的课程,预科毕业
的时候,要参加一个考试,类似于我们的高中毕业考试。
  俄罗斯高中课程的范围基本和中国相当,但没有中国难度大,因
此对中国学生来说,通过这个考试并不困难。问题是,所有考试都是
用俄语完成,因此俄语学到什么程度,对考试成绩将起到关键性的作
用。鉴于外国学生一时还不可能熟练使用俄语这个特殊因素,各个学
校在组织预科毕业考试题的时候,都会尽量把题目出得简单一些,有
时还有考前辅导,为学生划范围。一般来说,大家都能过关。
  但是,当外国学生真正进入本科阶段以后,就不再有这种特殊照
顾了。听课和俄罗斯学生在一起,俄罗斯民族又没有我们热情对待“
外宾”的传统,根本不考虑课堂里有没有外国学生,该怎么讲就怎么
讲。
  记者在采访中曾经多次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预科毕业的时候,俄
语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升入本科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听懂多少?接
受采访的留学生说,他们绝大多数在国内从来没有学过俄语,经过一
年预科的语言培训以后,俄语水平基本能够达到应付日常交流的程度,
还无法达到深入交流的水平,听课肯定会有些障碍。
  俄罗斯大学的教学不同于我们国内,没有固定的教科书,每个老
师可能都有自己的版本,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如果有不懂
的地方,自己找参考书去看。不少学生托人从国内捎来同专业的教材,
白天在教室里听俄罗斯人讲课,晚上在宿舍里读中文书。据说这种对
比方法还很管用。如果学生有毅力,初期阶段的困难挺过去以后,以
后的学习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课堂上听得懂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一
个同学开玩笑说:“等到什么都能听懂的时候,大学也要念完了。”
  心理压力最难克服
    客观地说,在国外上学真不容易,对每一个出国求学的学生来说,
都是一个全面考验,除了学习以外,还要面对很多与生存有关的现实
问题。俄罗斯的大学和我们国内大学不同,学校包办的事情很少,很
多事情都要学生自己去做。
  就拿吃饭来说,俄罗斯一般大学都有食堂,但每天都在食堂吃饭
不仅费用高,而且时间长了胃也受不了。因此,要保证身体健康,每
个人都要学习自己动手做饭,不管在家里多娇气,到了国外就得准备
和柴米油盐打交道。事情往往都是两方面的,动手做饭的初衷是由于
生活所迫,但不少学生在实践中也很有收获,几年以后不仅学习有进
步,厨艺也日渐成熟。
  日常生活琐事也许还好对付,对那些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最
难以克服的困难是心理压力。像他们这个年龄,以前很少出远门,有
的甚至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还是异国
他乡,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很正常的,一个人在宿舍里流泪也不新
鲜。尽管大家每天都和俄罗斯同学在一起上课,课后和他们也有一些
来往,但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的差异,我们中国人的想法,俄罗
斯人是很难理解的,坐在一起交心就更不可能了。因此说,中国留学
生虽然身在俄罗斯,心还是在中国,相互来往也是在中国人自己的圈
子里。
  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中还有这么一些人,数量不多,但很有代
表性。他们学习不行,但有经商头脑。这些人发现自己不是学习的材
料,或者中途退学,或者在学校挂个名,然后在外边做生意,有的还
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据介绍,留学生做生意的还真有不少人发了财。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其他留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异议,有的还很佩服
他们,因为做生意同样需要本事。
  (据《青年参考》)

 

上一条:山难搜救方案初步确定
下一条:把篮球当作一项事业

关闭窗口

请进>> 鲁 青 网 首 页

新闻概览

各报刊投稿信箱

大众论坛

 

 

 
报业集团 - 版 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