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师张青:支撑家庭,不一定需要挺拔的脊梁

2017-04-28 10:26:00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作者:杨树林

劳动的人民最光荣(九)

装裱师张青:支撑家庭,不一定需要挺拔的脊梁

  编者按:或默默无闻,亦或光鲜照人;或委以重任,亦或平凡无奇;或担当,或传承。劳动者无分高低,没有贵贱,唯有紧跟时代,不断进步,凝聚智慧,创造伟大。滴滴汗水,折射劳动七彩光芒;颗颗螺钉,凝聚着伟大力量。站在现实与梦想新的交汇点,中国梦扬帆起航之际,大众网济宁频道的记者走访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他们平凡中造就伟大的瞬间。

  大众网记者 杨树林

  今年33岁的张青身高只有135厘米,由于上脊柱偏右,右背上鼓起个大包,左背塌陷下去。张青告诉记者,自己从15岁开始学习书画装裱已经17年了,已经装裱了几百幅作品。

张青在看一幅画芯

  童年,是不能承受之痛

  张青的童年结束于五岁那年的夏末秋初。5岁的小张青背着新书包去上小学,在学校里老师发现张青一背上书包身子就是斜的,背还挺不直。妈妈苏茂美赶忙带着张青去检查,医生说张青的脊柱是S型的,是很严重的脊柱弯曲。

  妈妈苏茂美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开始,班里的孩子们都很照顾张青,愿意和她说话,但是却不愿意和她一起玩,“都知道她脊柱是弯的,都怕碰着她摔着她,都不愿意跟她做游戏。”

  童年的张青,没有跳过房子,也没有捉过迷藏,别人吃冰棒,张青却只能天天吃药。1999年,14岁的张青跟着妈妈一起来到北京,在天坛医院做脊柱矫正手术。

  十几个小时的手术,背部缝合九十九针,背里被植入了两根钢棍来固定弯曲的脊柱。张青说,那时疼的哭都哭不出来,“但是一想到自己以后就能和朋友们一起跑跳玩耍了,就没那么疼了。”

  命运并没有就这样放过张青,一个月后,钢棍并没有支撑住张青扭曲的脊柱,两条钢棍被挤压,穿透了张青的肩膀。

  妈妈苏茂美回忆起那一段时候,心疼的不行。“每天脱下衣服,衣服上都有血,当时经常要去医院换药,怕影响脊柱也不能打麻药,医生就拿着剪刀去剪孩子黏在棍子和敷料上的肉,闺女那个时候也不哭,每次都是我哭的稀里哗啦的。”

  张青告诉记者,手术治疗的那两年是自己最不愿意回忆的事情,自己能记起的青春回忆除了学习书画装裱,其他大多都与疼痛有关。

  一年之后,15岁的张青和妈妈再次赴京进行第二次手术,取出了已经被压弯的钢棍。至此,张青的手术治疗宣告失败。

  回到济宁后,张青离开了学校,选择了保守治疗,张青的身高也永远定格在了15岁的一米三五。


张青装裱的作品

  约定,女孩用艺术重燃希望

  在北京天坛医院的病房,张青认识了最好的朋友郭婷婷。

  郭婷婷是河北女孩,跟从济宁来治病的张青在一个病房,郭婷婷也是个不幸的姑娘,9岁时遭遇了严重车祸,手术后被医院宣告下肢瘫痪,没有治愈的希望。

  两个女孩子在病房里抱头痛哭,郭婷婷对张青说,自己一辈子也站不起来了,以后的日子里什么也做不了。张青父母都是从事书画行业的,从小因为脊柱的病,没办法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就在家里跟着妈妈学画画,那时候张青虽然背上血肉模糊疼得不行,但是她告诉郭婷婷,“我会画画,要不我教你画画吧。”

  等恢复一点了,张青就到郭婷婷家里教郭婷婷画画,两个女孩结成了深厚了“病友情谊”,她们拉钩约定,就算自己要瘫痪一辈子,也要做个有用的人。

  回到济宁后,15岁的小张青开始跟着家里学习书画装裱的技艺,由于自己脊柱不能支撑重量不能长站,张青只能学一会歇一会。苏茂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张青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在家里练习书画装裱,“她没法连续学习,就学一会休息一会,有的时候我们娘俩的装裱课一直进行到凌晨。”

  张青说,那个时候在家里时,想着这个时候郭婷婷在河北也一定在努力学习画画,我就更努力的练装裱,“因为当初的约定,其实我们两个人也想较较劲,。”

  十年之后,张青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书画装裱师,郭婷婷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画家。2013年济宁市举办残疾人书画展,张青邀请郭婷婷从河北赶来参加了书画展,郭婷婷的作品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赞扬。

  “其实现在来说,当初的约定还是她赢了。”张青告诉记者,郭婷婷回家后,多方拜师学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郭婷婷名气不小,一幅画能够买到8000元。

张青装裱的作品

张青装裱的作品

  不等不靠 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谈到书画装裱,张青的话明显的多了起来,十几年的苦工让她有了足够的底气。

  “装裱先要托芯,托芯使用浆糊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装裱水平的高低。”张青告诉记者,托芯就是把画芯敷背,浆糊有六七种,都是自己调的,“要根据四季不同的温度湿度来调节浆糊的稠度,要是稠了,托出来的画太僵硬、不立体,要是稀了,就容易离合、黏不上。”

  张青说,装裱一幅书画一共有70多道工序,要耗费半个月时间。除了托芯,正芯、镶活更需要细致,自己不够聪明,因为脊柱弯曲也不能连续站立,“我就一遍记不住就记十遍,一遍裱不好就练到裱好为止。”

  张青告诉记者,相比和别人交流,自己更喜欢闻书画的墨香和浆糊的清香,“有时候就跟作品交流,浆糊的味道让我感觉到特别舒服。”

  装裱一幅画,简单的收70、80元,带框的收费几百元不等,虽然收入不算高,但是勤劳的张青每天都在工作,依靠自己的手艺,张青用劳动支撑着生活的开支。

  “虽然我这个样子,但是总不能每天躺在家里等着父母和政府来养活,我和郭婷婷当时在北京一起发誓,无论以后我们俩身体成了什么样子,都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2008年,张青在济宁开了一家自己的装裱社。2011年起,张青和妈妈每年免费为济宁的残疾儿童开展书画培训和聋哑残疾人书画装裱培训。

  也是在2011年,郭婷婷在河北老家开始经营自己的画廊。

  十七年前的北京,两个遭受了不幸的女孩成为了朋友,彼此约定要努力成为有用的人,十七年后,两个人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2013年,三十岁的张青完成了结婚生女的大事,女儿呱呱落地,身体健康、聪明伶俐。自己成了母亲,张青终于懂得了那些年母亲的不容易。

  “妈妈从小陪着我去看病,我每次换药做手术,妈妈就一直哭,后来我学习装裱,妈妈也是一遍一遍耐心的教。”

  现在的张青,除了自己装裱社的工作、接送女儿上幼儿园,平时还要做饭操持家里,但是张青丝毫不觉得辛苦。

  张青说,自己现在工作生活都步入了正规,也会继续学习精进自己的装裱手艺,“老天爷让我遭遇不幸,但是又给了我这样健康可爱的女儿,我得继续努力,跟我丈夫一起把生活过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