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新闻1 -> IT新闻 

 

劣迹斑斑公司新恶行? 敌意收购塑造新硅谷
方军
2003-06-15 11:08:16 经济观察报

    “他要毁灭一家公司?”这是仁科软件公司CEO科莱格·康维的第一反应,康维的前老板、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刚刚宣布对他的公司进行敌意收购。康维表现得异常愤怒,他说出了注定会被广泛引用的一句话——这是一家“劣迹斑斑的公司的新恶行”。一幕精彩敌意收购戏剧由此开场,形形色色的骑士与傻瓜、英雄和赢家即将登台亮相,而搏斗的一方——硅谷大名鼎鼎的“坏孩子”埃里森更是显著地增加了观赏性。

  6月6日星期五,清晨,拉里·埃里森在事先完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宣布以51亿美元现金收购竞争对手仁科公司。四天之前,仁科宣布达成收购另一家企业应用软件公司J.D.Edward的18.5亿美元的交易,现在它自己却成为软件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敌意收购的猎物。

  甲骨文的收购条款宣称,在收购后,尽管还继续为现有用户提供服务,但将不保留仁科的品牌和现有的软件。甲骨文公司的出价仅仅比仁科当时的股价溢价6%,为16美元/每股。在宣布收购之后,仁科的股价随即攀升18%至17.8美元/每股。

  在一开始,这样的收购条件让很多人相信埃里森出场只是为了搅和别人的交易,他过去的话让人很容易相信这一点:“我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败了,那时我才是真正的成功。”当然,当时这句话针对的是他的老对手比尔·盖茨。

  不过,当埃里森表现得异常认真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他的收购可能预示着某种变化。最近几个月来,埃里森又对高科技业走向进行“大胆”的预测,“硅谷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从现在开始,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能够生存,而其他的将衰落或者被消灭。”这次收购,可能正是埃里森按照他的世界观在采取行动,因为在他看来,高科技业的整合不可避免。这次收购战可能正是软件业整合的开端。

  不管是否愿意,仁科已经被卷入一场战斗。几乎所有的大玩家都被媒体“拉入”这一战斗,媒体猜测,IBM、SAP是否会充任“白衣骑士”?埃里森的“头号对手”微软呢?……这一敌意收购将触发另一轮公司兼并浪潮?另一方面,惠普和康柏异常喧闹的合并已经过去一年,两家公司仍处在整合之中,上一轮兼并浪潮的产物——“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被一再建议重新分拆。在4月,埃里森曾说,我们看到的将是现有硅谷的终结。

  进攻

  这次搏斗的战场是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软件,通常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SAP、仁科、Siebel、J.D.Edward等公司都是在甲骨文的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库,譬如IBM的DB2和微软的数据库)基础上提供诸如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应用软件。

  甲骨文是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制造商,但在这个市场上却远远落后于德国的SAP公司,并与仁科苦苦竞争,在过去几年曾受到开创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Siebel公司的威胁。Siebel公司是另一家与埃里森有渊源的公司,它的创始人、CEO 托马斯·施贝尔也曾是甲骨文的主管。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Siebel的股价大幅缩水。在这个行业里,埃里森仅仅对SAP尚存一点尊敬,他曾预测,“五年内企业软件商将会相继退出市场,仅Oracle和SAP能够生存下来。”

  6月2日,仁科宣布以股票并购J.D.Edward触发了甲骨文的敌意收购行动,因为这两家公司的并购将可能使得甲骨文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上落后。据说这是计划了一年的行动,在接下来三天里,甲骨文董事会连续开会两次讨论收购事宜。恰好是一年前的这一天,仁科的一些主管与甲骨文的主管会面讨论两家公司之间的并购,但未能达成交易。甲骨文的市值为686亿美元,仁科仅为56亿美元,但甲骨文的主要收入来自数据库软件,而非企业应用软件。

  一年前,甲骨文与仁科曾经短暂接触过,双方都建议收购对方的资产,即仁科当时希望收购甲骨文的企业应用软件部门,而埃里森的建议正相反。在未能达成交易后,托马斯·施贝尔曾拜访埃里森在硅谷的日本宫殿式豪宅讨论可能的并购,但也没有下文。现在,如果甲骨文的进攻获胜,Siebel的业绩情况与低落的股价使它极有可能成为敌意收购的目标。

  6月6日,埃里森以“典型的埃里森方式”开始战斗,发动凶悍的袭击,让对手无处躲藏,整个事件成为所有媒体的焦点。当然,让整个事件变成一个“嘴仗”,在这方面没有人比得上埃里森。

  从甲骨文宣布敌意收购起,仁科就已经在承受损失:一方面,它自己即将完成的并购交易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公司成为敌意收购目标,并且收购者宣布将不再继续保留现有产品,使得许多客户暂停购买仁科的产品。甲骨文称,在收购后,将停止销售仁科现有的软件,中止任何产品线的进一步开发,它将为仁科现有用户提供服务,直至把这些用户转移到甲骨文自己的软件产品上去。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由于软件购买后需要进行复杂的实施与后期支持,将长期使用,并对业务运营流程产生极大的影响,没有公司在这个时刻会敢于选择可能不再存在的产品。

  仁科的管理层随即开始反击,CEO康维说,甲骨文的敌意收购是“恶魔般的”,他称前老板是“反社会的”。在召开董事会时,CEO康维说,他不能为股东预先做决定,但他认为对于事情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没有任何疑问。J.D.Edward的CEO则称“甲骨文可能违反反垄断法,”敌意收购使得这家公司也处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之中,蒙受很大的损失。

  价格

  埃里森从不在乎规则,这一次他同样如此。此次敌意收购行动打破两个兼并传统:通常收购方会开出比较高的溢价;其次,在交易之前,至少会和目标公司接触讨论友好收购的可能。埃里森开出的收购价格每股溢价约为6%,根据Dealogic的数据,通常兼并相对于股价的平均溢价为37%。从这一点看,埃里森不太可能犯许多前人的错误:收购价格过高。

  但是,敌意收购宣布之后,仁科股价大涨,甲骨文开出的收购价已经低于股价。投资者认为或者甲骨文会继续提高报价,或者会有“白衣骑士”出现,即公司会邀请友好公司来与敌意收购者展开标购战,从而抬高价格。仁科最大的几个股东表示不会以16美元/每股的价格出售股份,他们认为甲骨文需要提高报价。一些股东说,报价至少在18.50美元/每股,而在20-25美元的价格才显得真实和有吸引力。他们认为,如果甲骨文希望达成交易,它除了提高报价外别无选择。

  也有分析认为,埃里森开出的低价可能只是1980年代敌意收购中常用的花招,收购者慢慢地提高价码,以避免一开始就开价过高。通常来说,敌意收购者会提供比较高的溢价,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吓退可能的竞争者,并迫使目标公司坐下来谈判,达成一个友好的收购交易。

  在软件业通常很少出现敌意收购,这是因为收购者担心敌意收购会使得目标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人才流失,如果对收购方不满意,雇员可能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当然,敌意收购在软件业也并非没有出现过,1995年,IBM曾宣布以30亿美元敌意收购Lotus软件公司,但在提出收购之后,IBM当时的董事长郭士纳迅速拜访了该公司最重要的人才、明星程序员雷·罗兹以表达诚意,在一周之后这一敌意收购最终以35亿美元的价格友好完成。现在,IBM收购Lotus并成功整合的故事是最常被引用的成功并购故事之一。在事后,当时的Lotus董事理查德·埃科尔回忆到,“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们该如何反击?这很快发生了变化。战略变为: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钱?”

  但埃里森显然了解在何时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取胜”是他惟一的目标,至于如何取胜,如何成功,如何达到目标,那都是第二位的。低迷的高科技业和就业市场使得雇员在作出跳槽决定时会再三权衡。

  赢家

  埃里森是否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还很难说。为了将仁科纳入囊中,他可能不得不吞下“毒丸”。仁科公司有反兼并的毒丸计划(Poison Pill),要求兼并方必须事先承诺吞下毒丸方可实施兼并,在兼并后,它将发行一定数额的新股票,允许其他股东(不包括兼并方)用半价购买,以冲淡兼并者的股权比例。仁科的公司政策也不允许股东召开特别会议或展开代理权争夺以支持敌意并购。

  仁科的共同创始人戴夫·杜费尔德也是埃里森的障碍之一,他拥有约9%的股份。杜费尔德在1987年创办仁科,初期的主要产品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1990年代早期高速成长,但在1990年代后期由于没能赶上互联网浪潮而陷入困境,后来杜费尔德选择康维担任CEO,后者彻底逆转了公司的经营情况。

  人们还期待“白衣骑士”出现,面对资金雄厚、意志坚决的敌意并购者,目标公司的一个选择是选择友好公司让其充任“白衣骑士”,与之合并或被其兼并。目标公司将失去独立地位,但这样做至少有这样一些好处:友好公司可能出价更高,保留目标公司的员工和管理层,以及坚持现有的公司战略。

  媒体列出的仁科拯救者名单前几位包括微软、IBM、SAP,但这三家公司又似乎都不太可能出手相救。微软与甲骨文是长期对手,它拥有充足的现金,但由于担心反垄断法,它可能不会轻易出手。IBM是J.D.Edward的长期合作伙伴,但由于咨询服务是其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收购仁科可能危害服务部门的中立性。SAP恐怕不会选择收购一个小对手,它可能并不需要这些额外的市场份额,而且这家德国公司也没有进行巨额收购的传统。

  即使敌意收购成功,埃里森也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2002年10月,《商业周刊》对1995年至2001年间公司并购活动所做的研究显示,买家通常竞价过高,它们陷入了所谓“赢家的诅咒”之中,它们如此希望达成交易,以至于它们提供的溢价超过目标公司的价值。而同时,卖家在跑向银行的路上都在大声欢笑:与一周前相比,他们突然获得了36%的溢价。这项研究主要有五点结论:61%的收购者破坏了股东价值;收购者失败的原因是它们竞价过高,把财富转移给了目标公司的股东;坏的交易不会因为不去评估而变好;那些用股票支付并购金额的公司(占65%)表现最为糟糕;投资者最初的反应通常能够显示未来股价的变化。

  投资者对并购的最初反应带来的股价变动能够预示公司未来股价,这一结论尤其有趣。在交易宣布之后一周内,与行业内竞争对手相比,股价下跌的公司中66%在一年后将落后25%,而股价上涨的,上涨幅度将由短期的5.6%上升到一年后的31%。在6月6日敌意收购公布后,甲骨文的股价下跌了约50美分,这是市场的第一反应。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