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干着脏累活儿、拿着低工资的农民工,受到了空前关注。浙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温州人均GDP已达30000元。但是,习近平却忧虑着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这表明,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存在着贫富差距问题。
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五千年来的盛世。在过去五年,即“十五”计划实施的阶段,中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人民收入稳步提高,政治和社会稳定。中国妥善处理了2003年非典危机,成功地实施了宏观调控,初步遏制经济发展中不健康的苗头。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1000美元。中国正在变战略机遇期为“黄金发展期”。
也有专家指出,通常经验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个数字后,多种矛盾有可能集中凸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若处理失当,就可能面临失衡的危险。
两年前,在《瞭望东方周刊》创刊号中,曾指出新一届政府面临一系列挑战。两年来,一些挑战变得更加明显,比如,农民增收难、贫富差距拉大、资源和能源制约、群体性事件增多、重大事故频繁、教育和医疗高收费、房价增长过快、就业难和汇率调整、贸易摩擦、新“中国威胁论”出现等等。
国情问题研究专家胡鞍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国社会形势是局部有所改善,形势不容乐观。改革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盛世”,但是在“盛世”之前加上“太平”两字,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本届领导层就位不久,“亲民”形象马上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总书记坐上百姓炕头包饺子,总理在煤井下和矿工共度除夕,人们思考:这一重新回到公众视线的风格代表了什么?
人们注意到,“亲民”落实在国家发展方略上,是对人民福祉的重视,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视,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等等,都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很关键的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要运筹如何把中国从盛世带向“太平盛世”。
具有标志性的转变 五中全会本身被认为极富标志性意义――首次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计划”二字去掉,改为更符合中国实际的“规划”。
叶笃初说,“一句话,也就是彻底摆脱原有的僵硬的计划经济以及相应社会发展窠臼,而追求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
会议的一条主线,即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两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科学发展观具体表述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参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位负责人,以一种不多见的特别明快的语言表述:编制的出发点,要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十一五”规划被认为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是一个“民生的规划”。体现民意,集中民智,亲近民生,是规划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它的创新。
北京大学政治学者李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应当一手是建设和谐社会,集中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一手是加强执政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