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这样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稳定同样是政绩。”
在经历了非典冲击、宏观调控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旧保持了2003年10%、2004年9.5%的高增幅。但也有人认为,投资拉动仍占了很大比重,而且,经济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那么,“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会以什么速度增长?这是一个许多人都在猜想的问题。有专家预测,未来经济增速可能调低到9%以下。
胡锦涛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们注意到,“平稳”两字的分量。
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方针什么时候都不会动摇,“不管以什么名义、什么理由来改变它,都是极其危险的。”有学者这样说。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否则化解就业难题、社会稳定问题等挑战的难度就会更大。
在“十一五”期间以及更远的将来,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只是,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发展模式了。要通过对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根本性改革,来增强发展的后劲。
据了解,“十一五”规划将突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到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两年前,创刊号的《瞭望东方周刊》曾发表《中国软肋的暴露》一文,对中国的发展提出预警。当时,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全球竞争力报告2003―2004》,表明:中国国际竞争力较上一年度有明显下滑。而两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国际竞争力又一次传出下滑的消息。
当时担任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的卢佩斯·奥古斯都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从长远看,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是技术创新。”奥克斯都说,在过去2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科技进步却不快。中国的技术排位非常低。
五中全会会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作出安排。原始性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三种能力将被得到强调。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一道,都被认为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内涵。
决策者认为,未来中国应是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会得到空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