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 > 环渤海报道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④ 东北:"南向发展"战略

2006-08-31 11:03:41 大众网—大众日报
  刘加增 吴宝书 
  辽宁正在抢抓“双重机遇”,一个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是“沿海开放省份”。这是李克强主政辽宁后提出的。   记者在辽东半岛和辽宁中部城市群采访,乍听到“双重机遇说”,颇不以为然。振兴东北,国家战略决策,不独辽宁独享;辽宁本来就靠海,是东北地区惟一的出海通道,难道今天才意识到?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
  辽宁正在抢抓“双重机遇”,一个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是“沿海开放省份”。这是李克强主政辽宁后提出的。
  记者在辽东半岛和辽宁中部城市群采访,乍听到“双重机遇说”,颇不以为然。振兴东北,国家战略决策,不独辽宁独享;辽宁本来就靠海,是东北地区惟一的出海通道,难道今天才意识到?
  据辽宁的同志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辽宁人确实忘记了自己的沿海身份。虽然也喊开放,也喊外向型,但实际上并没有深入人心,总以为那是外边的事情。而辽宁,是“共和国的长子”,是制造业基地,是曾经铸造共和国辉煌的地方。
  然而风水轮流转。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北现象”不期而至,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浸润已久的大东北,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难以适应,步态踉跄,曾经的辉煌悄然飘逝。
  重振辽宁,重振大东北,面向海洋,对外开放,实现经济转型,是必由之路。辽宁提出“双重机遇”说,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实际上,国家的开放政策从来没有忘记辽宁。1984年国家确立的第一批15个开放城市,大连就是其中之一。这以后,国家又将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享受国家开放政策,可以说,辽宁大部分地区早在20年前就被纳入开放视野,只是没有充分利用好罢了。
  这次辽宁的开放力度,令记者颇感惊异,他们显然是在补课,但起点之高,力度之大,给处于渤海湾此岸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辽宁认为,作为东北地区惟一的沿海省份,又处在东北亚中心地带,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相邻,最有条件争取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扩大开放,辽宁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是先天条件。而后天形成的发达的交通网络,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优势,足以在吸引外来投资中“加分”。
  辽宁面临黄海和渤海的广阔海域,海上交通便捷,大连港等5大港口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在港口与港口城市之间,港口与内陆城市之间,又有密集的铁路、高速公路网相连接。全省14市,市市通高速,13个市的铁路历史在50年以上。2004年,改扩建后的沈大高速公路,又以长348公里,双向8车道的建设标准,再次刷新新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纪录。
  这意味着,辽宁的港口与内陆已融为一体,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等工业重镇,到达港口的距离皆在200公里半径以内,这在西方被称为“外港”。辽宁对外开放,一下子就可以冲到前面。
  辽宁的开放正在唤醒并引领整个东三省的开放意识。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杨开忠认为,东北地区虽然包括三省,但从人口规模来看,只比山东多一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开拓腹地,利用区内外集聚经济,东北地区必须实行“南向发展”战略。
  南向发展的理由十分充分:辽中南地区是东北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向南可以最充分地发挥本地规模经济的作用;东北地区东、北、西三面邻近地区和国家,人口稀疏,经济不发达,而南面邻近地区则是经济相对发达的环渤海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南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动,利用海洋,促进东北地区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循环。
  “东北向南”,成为东北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
  在美丽的边境小城丹东,记者强烈感受到了这种开放意识。丹东地处黄海西海岸,此前一直是沿边、沿江城市,现在他们将自己定位为“港城”。丹东人终于明白:上海守着黄浦江,广州守着珠江,但什么时候听人家说自己是沿江城市?“边城”到“港城”,一字之差,本质不同。
  东北地区80%的外贸货物目前通过大连口岸进出口,丹东的“野心”是,打造东北东部地区新的出海通道。东北东部腹地是我国钢材、木材、粮食和煤炭的重要生产基地。按计划,贯通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俗称东便道)将于年内开工,这条连接主要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及鹤岗、佳木斯、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图们、通化等13城市的铁路,将把丹东推到东北东部地区新的出海口位置,丹东港的腹地也将延伸至吉林、黑龙江东部乃至俄罗斯远东地区,丹东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不仅关系自身,而且影响到东北东部地区的发展进程。
  随着东北第二条南北大通道的打通,“东北向南”的趋势更为明朗。
  记者注意到,在丹东倡议下,13城市经济论坛去年始在丹东召开,13城市共同起草了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的框架性协议,东北东部走向世界的平台初搭成。
  东北开放的脚步越迈越大。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 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第十二次会...
· 关于环渤海经济区有关问题讲座的几点建议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③ 滨海新区≠北方浦东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③ 滨海新区≠北方浦东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②天津倡议的象征意义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②天津倡议的象征意义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⑧ 谁是龙头要靠实力说话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