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 > 图片报道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③ 滨海新区≠北方浦东

2006-08-31 11:03:41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齐淮东 宋弢  
  天津滨海新区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正式提出,成为继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后的又一大动作,此后又写进了“十一五”规划。
 

  天津滨海新区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正式提出,成为继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后的又一大动作,此后又写进了“十一五”规划。
  犹如区域经济中的一支“潜力股”,滨海新区被各方热捧,投资纷至沓来。交通方面,由铁道部、北京市和天津市联合投资建设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去年开工,2008年通车后从北京南站到天津东站只需30分钟;京津塘第二条高速公路也已动工。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已形成一笔500亿元的融资方案。工业方面,天碱搬迁、丰田汽车扩能、天津纺织园等10个项目在建,同时确保年内新开工10个大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809亿元,今年完成投资344亿元。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十多年前的浦东——一个要做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一个要当环渤海地区的“龙头”,一样的雄心勃勃,一样的热火朝天。不同的是,16年前的浦东一片荒凉,而今天的滨海新城已规模初具。
  “当年我们可是‘自费闹革命’。”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倪祥玉对记者说。1984年靠3亿元贷款起家,开发区从城区以东50公里、毗邻渤海的一片盐碱地上艰难起步,先后引来了摩托罗拉、三星等跨国公司,如今全区工业用地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强度达到5亿美元,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一个洁净、繁荣的新城区在这里建成,虽不像浦东新区那样高楼林立,但同样透着现代气息。
  天津开发区正是滨海新区的雏形,而建设滨海新区的发展战略,早在12年前就提出了,不过那时还只是“地方粮票”。
  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确定工业东移,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包括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三个功能区和沿海的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津南两个区的部分乡镇,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时任天津市长的张立昌明确提出,“今后好的项目要往滨海新区摆”。12年间,新区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480个,世界500强中有152家在此投资兴业,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累计利用内资233亿元。2005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1608.6亿元,占全市的43.9%;外贸出口总值由1993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184.7亿美元,占天津市的65%。
  从经济总量上看,滨海新区堪与浦东媲美,工业总产值仅略低于浦东244亿元。但从结构上看,前者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不足地区生产总值的30%,而后者已达50%左右。
  一般认为,环渤海地区缺乏一个具有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龙头”,将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正是在环渤海地区确定一个类似浦东那样的“龙头”,先带动京津冀进而辐射环渤海。但由于滨海新区的优势产业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等为主,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同,各自又都处于产业聚集期而非扩散期,相互间的竞争必然大于合作。服务功能不强,尤其是缺乏浦东陆家嘴那样的金融聚集区以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也是滨海新区短时间内难以成为“龙头”的软肋所在。
  天津在“补短”。
  先是强内功。2月16日开业的渤海银行结束了我国近十年不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历史,渤海产业基金也已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首期规模200亿元,是目前获国务院批准的惟一一只产业基金。同时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十一五”期间,天津港将投资367亿元用于港口基本建设,使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级;一个占地40万平方米、围绕港口和航运的外贸服务体系也在建设中,其中占地6万平方米的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综合楼已经建成。
  再是借外力。3月24日在滨海新区举行的京津塘科技新干线论坛上,西起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东至天津开发区的沿“科技新干线”9单位共同签署“泰达宣言”,就加快科技、产业等方面合作,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达成共识,滨海新区有望得到沿线特别是北京的强力支援。
  记者在天津采访时了解到,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10个合作项目已签约,总投资额119亿元,我省聊城市一房地产公司参与其中。当地提供优惠条件,为环渤海各地参与滨海新区建设、实现互利共赢搭建平台。
  背靠京津两棵大树,加之自身多年积累的产业基础和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滨海新区不容小觑。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 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第十二次会...
· 关于环渤海经济区有关问题讲座的几点建议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④ 东北:"南向发展"战略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③ 滨海新区≠北方浦东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②天津倡议的象征意义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②天津倡议的象征意义
· 记者眼中的环渤海⑧ 谁是龙头要靠实力说话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